父爱如山!一切都已经成为记忆了,想起当初年少的不知,父亲的责罚,教导与关爱。这一切好像历历在目…时光请慢点吧,让美好的记忆永存内心深处……
致敬天下父亲,一杯年份美酒致敬责任重大的父亲。节日里和姐妹弟弟们一起品茶闲谈,打开巜记忆》大门……
父亲,解放前出身于粤西边远的小山村,爷爷辈为大地主,所幸的是爷爷曾参加了八路军,解放土改虽然田地家产大部分上交国库,其他的牵连并不深!
父亲四五岁时家里请了先生开始了开蒙教育,几年后就解放了,随之跟着地方学校又上了几年课,在当时的小山村,父亲是一个较为知名的文化人了。
父亲非常的爱看书,读报,小时候家里长期订阅着南方日报和参巧消息。这在我们哪里的小山村是基本上沒有人会私人订阅这些的。父亲结婚时要求的一个最大的嫁妆是一个2米多高的红木书架,这个一直被我的几个当兵的舅舅说,乡里人,太不务正业了。记忆中的书架尽是名著,中国的四大名著,(这个小时候我看不懂,全部是古文式的,但是《暴风骤雨》《基度山伯爵》等等现代文的是初中时偷偷看的。)父亲说,本来有更多的书,但是文革期间,有不少书籍被抄走了。
父亲不爱干农活,农牤时经常性的不在家,一方面他管理着村里的一个瓦窑,石灰厂,经常性的出差,合作社时还好,都是拿一份出勤工分。分田到户了,父亲依然是如此,农忙时也是常常不在家,(父亲承包了村里的瓦窑石灰厂)为此母亲常有怨言,母亲一个人带着10岁左右的我们姐妹在田地里忙。叔叔们忙完了偶尔会帮忙,哪时挺羡慕别人家有父亲的农忙时节。还好两年后,父亲赚钱了,农忙时会请人来帮忙,减轻了不少负担。记忆中的农忙时节只有母亲忙碌的身影和缺席的父亲。
父亲每天起床都很早,早起后习惯读书看报,他常常教导我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这一点他不但言传身教非常的到位。
父亲的灰厂曾经很能赚钱,我们家成为了小镇第一个万元户,第一个私人买电视机的。节假日时,父亲会把电视搬到屋外,村里好多老老少少都会来看,平日里是很少开的,怕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周末偶尔会开电视看,家里亦是坐满了人的。
父亲非常重视我们的教育,对于70年代8出生的我们姐弟5人,在距省城几百公里的粤西小山村能全部都考入读大学,这个和父亲的教育和对教育的重视以及他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父亲不爱干农活,但是他爱看书,读报,闲聊时会和我们讲天下史。他对我们帮干农活的多少不会去批评,但是我们学习成绩好坏而给奖励(成绩好的是切得大片一点的苹果)
父亲写得一手好书法,姐姐亦随了父亲,字写得很好,而我的字却差强人意,为此,读大学时,父亲还威胁我说,再不练好些字,就不看我写的信了。(初中,高中不写信,父亲不知道我的字丑)为此我苦练了一个学期,总算是勉强过关了。
父爱如山,如今父亲的的一切都珍藏于记忆中。父亲留下来的精神长存于我们姊妹兄弟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