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称东野圭吾为“大叔”。
有近一年半的时间,我的夜间睡眠被夜醒哭闹的女儿撕得粉碎,常常是我睡着,她开始闹,待她睡去,我却清醒了。大叔就在那时出现。一失眠我就打开微信读书,从《白夜行》开始,断断续续看完了所有上架的大叔的作品。
我爱看推理小说,国内追秦明(关于秦叔作品可以另开一篇了),国外不看福尔摩斯——个人英雄主义过于浓厚,而是看大叔。大叔高产,只有高产才能在畅销书界立足脚跟。也因高产,他难以保证每个作品都周致。在作家中,大叔的文采并非最出色,但他精密的推理和细腻的心理描写非一般人可以随便效仿。
图片来自网络《嫌疑人X的献身》是我看的第三本大叔的长篇,也是最爱的一本。它把爱推向极致,将深情融进骨子,还展示了数学最原始的美。木心说:“最美的是数学和音乐,完全没有比喻。比喻是不得已,绘画和文学都脱不了比喻。” 想来,数学的美凌于文学之上,而我在嫌疑人石神的身上略领了。他像自己笔下的数学公式,简单却孤藏奥秘。忍不住用上比喻,削弱美感,不禁遗憾。
图片来自网络《虚无的十字架》通篇是关于死刑的探讨:如果犯人并未视死刑为惩罚,至死也不懊悔,请问死刑的意义何在?
还可以这样问:被害者且无辜,但人死不得复生。如果犯人将死刑视作最高惩戒,悔不当初,请问行刑的意义又何在?
死刑是否能解救人心?死刑如何彰显正义?
这本书还隐藏着夫妻关系的部分真相: 孩子是维系夫妻感情的关键纽带。故事中,失去孩子的道正和小夜子无法继续共同生活,选择了离婚。若夫妻间除了孩子,再没有可作感情的联结点,是否也是一种悲哀?
图片来自网络《彷徨之刃》是又一个关于死刑考量的故事,但多了一个关键词:未成年人。
据称这是根据日本的真实案例改编的。故事里,几个未成年人杀害了一个未成年少女,加害者中情节轻重有所不同。原本欲判犯人死刑的法官因其有悔意而犹豫是否该给一个改过的机会。如果他真心悔改,死刑剥夺的不只是他的生命,还有他开始新生活的权利。可同为未成年的受害者的公义谁来维护呢?他有罪,只是忏悔就可以逃脱最高的代价了吗?法律本身就非完全正义,它有时保护的是规则,而不是公民。若法律无法彰显公义,那仇恨何往?受害者的父亲可否动用私刑,杀掉犯人以行复仇,再忏悔寻求原谅?
烧脑又烧心,向来是大叔作品的标识。
图片来自网络《解忧杂货铺》是大叔特立独行的一个作品,推理依旧在,温暖满堂屋。
人生是由众多偶然交织成的必然存在。比如你我的相遇,可能是多年前你抄了小路回家,而我坐了公交车,从此人生路线往交叉的方向去。
所有苦恼的,事后回看,即便充满纠结,却早已不重要。“不要为明天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有多少过去是不甘妥协的斗争。若有站在未来的人告诉我们答案,人生会过得坦然一点吧,可着实也撇弃了乐趣。生活的魅力在于选择的众多可能和未来的不可知,不是么。
这是我看过的三十多个大叔作品中最爱的四个故事,也是最为推荐的。我看的第一本是口碑爆棚的《白夜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看完,胸中想呕出血来。号称其姊妹篇的《幻夜》差了些火候;宣称与其抗衡的《恶意》,也因故事的无意义掉出我的榜单。
再有推荐的是《新参者》,跟着作者的步调寻访人家,见到一个又一个平淡但充满波折的小家庭,一边探访一边靠近真相。温和的加贺恭一郎给骇人扑朔的案情添上浓浓的人情味。《变身》也值得一看,人体细胞是否具有记忆?若大脑移植会改变受捐者的性情,那“我”还是“我”吗?《分身》、《单恋》、《秘密》、《祈祷落幕时》和《红手指》亦可一读。再有的长篇就很一般了。
大叔也有几个短篇集,以“三笑”小说集为佳——《毒笑》、《怪笑》和《黑笑》蛮有趣。
如此稍作梳理,算是给东野大叔最后的致意吧。之所以为“最后”,是暂时没有大叔新的作品可看了。倘若日后大叔的新作超越了我心目中的“第一”,那一定会有“给大叔新的致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