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医美发展这30年 独家专访原北医三院成形外科教授陈育哲

医美发展这30年 独家专访原北医三院成形外科教授陈育哲

作者: 四百味 | 来源:发表于2018-03-22 18:23 被阅读0次

陈育哲作为目前国内少有的独立执业医生,横跨在两条线,左右开弓。一条是偏学术的公立体系,树立了行业口碑;一条是市场化的民营医院,扩大了市场声量。在体制内外的切换,让他的经验和视角均富有辨证和独特性。

文 | 杨慧林

编辑丨尹磊

采访 | 严睿 杨慧林

医疗服务机构和其他领域的机构不大相同,崇尚高精熟的个人品质和能力。在医美行业,除了资源要素、品牌要素,人的要素同样关键。有些大咖已经聚焦品牌声量场,成为行业内不可替代的符号,陈育哲就是医美行业里代表性的先锋人物。

赶上红利,见证学科发展

从时间线索追踪,人们对外貌的手术干预,实际已跨越了一个多世纪。查阅文献,我们能发现一百年多前的中国,就存在治疗先天性畸形的整形手术案例。

而在现代整形中,成立于1949年9月的北医三院成形外科前身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整形专科。1958年北医三院作为综合医院建院后,北医三院成形外科以独立专科在北医系统建立、成长和发展。直到后来,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才有了今天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但是大家还是习惯称呼“北医三院成形外科”。

至于国家级的整形外科专科学会是1985年成立的,“听老师说,当时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成立大会时,参会人数只有一两百人,这也是当时全国从事烧伤整形外科的全部医生了。”这段回忆陈育哲记忆犹新,当时他还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

整形外科作为学科在全国各大医院普及和发展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它从国内少数几家成规模的整形专科,通过培养人才,输出技术等逐渐帮助国内很多医院成立了自己的整形外科学科。一直到今天这些历史悠久的整形外科“元老级”专科还在发挥它们行业内领头羊的作用,其中包括北医三院成形外科,上海九院整复外科以及八大处整形外科医院(原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也就是当时号称的整形外科“三驾马车”。

九十年代初,陈育哲从医学院毕业后不久有幸进入北医三院成形外科这所优质的“练兵之所”。回忆三十年前的经历,陈育哲感慨:“特别自豪,在整形外科专科最顶级的医院里,老师们都是行业里的翘楚。第一,学到他们的技术和经验。第二,在行业里面容易走到前端,我正好赶上了这个红利。”

从年轻医生到科室的中坚力量,陈育哲渡过了知识与经验迅速积累的十年。这段时间轨迹让陈育哲亲历了医美行业含苞待放、挣脱传统观念的萌芽时期。

▲从患者的角度,陈育哲把整形和医美分别类比为“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

上世纪90年代初,公立医院开始逐步设立整形外科,与此同时,也是医疗美容外科的启蒙阶段。陈教授也正是在这个阶段,逐渐从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向医美整形医生开始过渡。

中国医疗美容学科发展较早,除了美容外科医生参与,还有美容皮肤科,美容中医科和美容口腔科的医生参与,也包括从事美学教育、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专业人才的参与。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院校建立了医美美容的专科教育,社会上也成立了很多民营的医疗美容专科机构,中国医疗美容逐渐发展壮大,得到广泛的认可,并走向世界,学科建设甚至在国际社会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后来,中华医学会也设立了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两者与整形外科分会都属于中华医学会下属的二级分会。“专科医院的成立、学会的成立以及院校开设医疗美容专业,正是产业学科发展的标志。”陈育哲说。

黄寺美容外科医院是比较早成立的公立美容专科医院,为国内美容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很多三甲综合医院也成立了医疗美容专科,开展医疗美容领域的专科业务。同期,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进入到双轨交叉的发展进程中。

交织共生,整形和医美有不同

陈教授在入行早期, 也正是整形外科和医疗美容科成长最壮大的时候,在陈教授看来,用两个成语来类比整形和医美分别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

“不夸张地说,整形外科是个大学科。”随着这个学科的发展,一部分整形外科医生开始把整形外科基本技术用到美容外科手术中。陈育哲举例说:“整形外科是传统的,美容外科是后发的。在技术层面上,打个通俗的比方,整形外科基础就像我们的十个手指头,美容外科技术只是这十个手指里小指的指甲盖。”

“整形是什么?整形是对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缺损和畸形进行修复和再造。”整形外科是二级学科,病种很多,成千上万种,涉及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全身各处。“比如说双眼皮,从解剖定义上讲,其实是属于眼科范畴;隆鼻,属于耳鼻喉科范畴;下颌角手术,属于颌面外科范畴;隆胸,属于胸外科范畴。但是整形外科是以改善体表形态为主,很少涉及组织器官功能的治疗。而传统外科是以根治疾病和改善功能为主要目的,这就是二者的不同之处。”陈育哲说。

属于整形外科畸形类疾病类型众多,但每类病的数量又属于少数。据陈教授回想,他的一位整形外科老师曾说过:“一位整形外科医生,毕业10年内能够把常见的整形外科畸形都见过一遍实属不易,更别说参与疾病讨论和发表意见了。”原因有二:第一,世界上的人大多数都还是健康的,畸形属于少数;第二,畸形有好多种,类似的畸形很少。陈教授认为,在整形外科需要时间的积淀。

▲对于整形和医美的技术差异,陈育哲打了一个通俗的比方,整形外科就像十根手指头,而美容外科就像十根手指里的小指指甲盖

“医疗美容科的学科含义,比整形外科更广泛”陈育哲说。在很多老专家看来“医疗美容外科的技术相当简单,只要有一定的外科基础都能做。”技术门槛偏低,美容外科项目数量其实并不多,但是每个手术的需求量却很大,对医生来说有了量的积累,技术很容易成熟。

“医疗美容科是做什么呢?比方说招风耳,通过缝合给它调个角度就行了。相比较属于整形外科的‘从无到有’的耳再造手术,手术难度要低很多。”据陈教授介绍,早期把美容手术粗分为“细活”和“粗活”,双眼皮、眼袋、鼻子等面部手术属于前者,隆胸、吸脂、除皱等时间长、体力付出多的手术属于后者。

事实上,在很多三甲综合医院,医疗美容科与整形外科是“合为一体”的,“医疗美容科和整形外科是一个团队组成,一个科室两个牌子而已。”

陈育哲提出的“轻医美、重医美”的概念。在陈教授看来,广义上的“轻医美”,包括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以及微创技术进行美容目的的治疗,这些手段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目前社会上开展比较火的“微整”就属于轻医美的范畴。而通过整形外科手术技术进行美容目的的治疗就属于“重医美”。

从概率上来看,“比如有100个想丰胸的普通人,能接受手术隆胸的顾客也就占到2%左右。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很大,爱美人数众多,所以,最后决定来找我们做隆胸手术的客人其实并不少。‘重医美’的手术风险大,要求技术含量高,经验丰富,只有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才能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所以,国内专门做手术隆胸的医生特别少,应该以个位数计算。”陈教授认为,虽然领域窄,但门槛高、竞争的同行少,坚持做精、做细,更容易被市场认知。

自废武功,与市场接轨

在医美发展最快的十年,陈育哲跟市场的接触密切,他的市场意识形成得也比较早。陈教授发现,医美除了技术层面以外,更强调的是市场运营。他说:“比如术后服务、口碑传播,货真价实必须吆喝出去让人知道。就像电脑,光有显示器是不够的,还要主机、鼠标、键盘、硬盘等来保证电脑运转流畅,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2015年,陈育哲开始走出公立体制,全面跟市场接轨。从建立自己的品牌到组建团队并非一蹴而就。“我们的模式是上下游相互配合的关系,胸项目比较大,咨询周期很长,术后恢复期也很长,要做随访。”陈育哲认为,整形美容中的服务不容忽视。而“跳脱体制后,求美者能享受到更精细化的服务。”陈育哲说。

▲陈育哲教授和他的团队

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医美领域里,IP成为热词。在陈教授看来,IP本身不能作为一个概念来“炒作”。陈教授认为打造医生个人品牌,需要有足够的技术高度,精细的定位,最主要还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口碑传播。

“IP医生的流量从何而来?是多年来一点一滴积累的。从给老师当助手起慢慢成长,不断累积。”反过来看,很多“名医”未必是IP,究其原因,是其品牌度不高、专业度不鲜明。换而言之,IP医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有特定的粉丝群。

陈育哲通过十几年在摸索,被市场裹挟着赶上市场化的大潮,树立起很鲜明的专业特色。等到专业品牌、个人特色逐步形成后、客户群“粉丝”逐渐增多,形成一定的流量,并且能够“变现”的时候,IP自然就形成了。所以,IP不是靠一时“打造”的,而是通过长期努力,逐渐“经营”出来的。

▲IP医生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一个热词,但对于陈育哲来说,这个行业的独特性在于,IP的塑造需要硬实力的打磨,而非营销学上的如法炮制

提及“转型”,陈育哲坦言“从业早期肯定是打基础,手术种类大而全,每天都要做上十几台不同种类的手术,从头到脚,什么手术都要做,都要训练。后来,为了形成专业特色,必须要‘减负’,从只做几种手术,到只做两三种手术,到最后定位一种特色手术——乳房美容手术,过程其实也是很‘痛苦’的,为了自我品牌而“自废武功”的经历终生难忘。”事实证明,专注和精细化更容易下沉市场。

“专业,可以理解为你卖什么你吆喝什么,顾客只记住你一个特色”慢慢就形成自己的品牌。“很多顾客以为我‘只会’做隆胸的手术,其实我做颌面、鼻子、眼睛手术也都是不错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带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去综合医院挂号看病时,看到有的医生擅长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一堆病,有的医生只擅长糖尿病,通常我们会找谁挂号?其实美容顾客的心理是一样的。”随着顾客的专业选择意识逐渐加强,会更权衡专业性。

现在年轻医生的成长经历在缩短,“我们用30年,他们可能只用3年、5年”,之前消费者的增长很慢,现在随着第三方平台的出现,消费者的开放意识更强,消费呈爆发式增长。借助互联网的红利,少数医生在“收割”一批消费者后,能很快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陈育哲认为“很多医生现在单刀直入,直接进入专项,没有我们这个很曲折的路线,成长周期更短。但是,他们面对的竞争也更多。”

从医美行业的现状来看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群雄割据的年代,“市场很残酷,也很混乱,我们要‘活’下去,还要拨乱反正。”陈育哲说。

对话陈育哲:医疗美容是一种心理病

《四百味》:从事医美行业,你觉得需要哪些必备条件?

陈育哲:技术层面在整形外科整个学科体系里是最低的,很容易社会化、被复制,技术能弥补,考验的其他方面可能更难。第一,医生的形象,首先被人认可才会产生后来的互动。第二,情商、沟通交流能力要高。医疗美容他本身是一种心理病,需要满足求美者的心理需求。要做人的工作,得是善解人意、会变通的人。第三,要有社会常识。比如粉丝经济在医美行业普遍适用。

《四百味》:做动感隆胸手术的咨询周期多长?

陈育哲:做这个手术下决心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社会上有很多失败案例的报道。我做过一例隆胸手术就是客人向我们一直咨询了7年以后,才下定决心做这个手术,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迄今为止,我做隆胸手术年龄最大的一位客人是68岁,她想做这个手术想了差不多一辈子。所以,我对每一个来找我做手术的求美者都心存感激,因为她要不是特别信任你,是不会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交给你的。所以,做一个好医生真的特别不容易。

《四百味》:你还有哪些职业理想有待实现?

陈育哲:我的理想就是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能教出更多的学生和徒弟。中国第一本《实用成形外科手术学》是北医三院的一个前辈老师传承给我的,这是对整形外科的传承,他把很多技术传承给我们。多年教学医院的经历也是使我养成了带学生的情怀,我想把知道的东西教给更多年轻人,我走过的弯路希望学生不要再走。培养一个学生的技术操作很容易,就跟开车教练似的,说你这样走,你告诉他,他可能开车基本操作已经掌握了。但是他往哪儿开,怎么开,油门踩多深,什么时候踩刹车,他搞不清楚,我告诉他。

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自我学习和迭代的能力,我现在培养学生就想让他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不但技术精湛,还要医德高尚,医美行业虽然是个高风险高利润的行业,但是,不能见钱眼开,没有底线,不讲道德的挣钱,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多为顾客着想,除了做好自己的专业以外,还要想着为社会多做贡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医美发展这30年 独家专访原北医三院成形外科教授陈育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qz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