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很温馨的电影,主人公跟我儿子一样,是一个八岁的小男孩。这里面的女主从孤儿院收养了这个小男孩,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妈妈的榜样。我们都知道孩子除了生活需要之外,最需要的是爱。那怎样的爱才是他们需要的爱呢?这部影片给了我一些答案。
爱是观察
玛丽在孤儿院隔着教室的玻璃观察着里面的男孩子们,然后决定领养托马斯。后来,托马斯问她为什么会选择自己,她说因为她观察过他,所以了解他。
我想,玛丽通过观察,发现托马斯是一位善良勇敢的孩子。他怜悯被困的鸽子,尽管知道自己会被报复,但是还是勇敢地去放飞了那只鸽子。他看起来很懦弱,但是内心却很勇敢。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明明害怕还是坚持去做正确的事。
我们对孩子也需要花时间观察他们,从而能够真正了解他们。
爱是接纳
玛丽知道托马斯有口吃,个性也比较软弱,但是她完全接纳他。她从不会责怪他说话结巴或者寡言少语,而是当托马斯想说话时,她会停下手中的事,专注地看着他,以温柔的言语鼓励他,给他时间说完想说的话。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由慢到快、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我们有没有耐心去接纳孩子的不成熟?有没有给时间他们成长?
爱是喜乐
玛丽的内心充满着喜乐,所以她很爱笑,是发自内心的笑。她个性活泼随和,和老船员都能一同快乐起舞。她热爱生活,喜欢彩色,所以她布置的家和她自己总是充满了明亮的色彩。
她总是微笑着跟托马斯说话,表达着对他的喜爱。一位喜乐的妈妈会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受欢迎的、是被爱的。若是父母都很喜乐,会让孩子感觉更幸福,也更有安全感。
爱是信实
当艾利克斯没有如约陪托马斯出海钓鱼时,托马斯很伤心,但是他没有放弃,仍然在海边等待,直到下午玛丽过来。
这是一个反面例子,也是提醒我们要重视与孩子的约定。孩子对信实的直接认识来自于父母。若是我们信实,孩子也更有可能成长为一个信实的人。反之亦然。
虽然后来玛丽过来代替艾利克斯陪伴托马斯出海了,但是艾利克斯依然伤了托马斯的心。我们的伴侣可以帮我们为孩子做一些事,但是孩子爱我们的心却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赢得的。我们有没有先去爱孩子?有没有给他信实的爱?
爱是陪伴
玛丽陪伴托马斯经历很多事,陪他从鸡窝里拿鸡蛋、陪他在海边呼唤海豹、教他做饭、陪他在雨天跳泥坑、陪他出海钓鱼、陪他认识新朋友……
当孩子越小的时候,越需要父母的陪伴。因为等他们长大了,就不再那么需要我们的陪伴了,那时会有朋友、恋人的陪伴。
玛丽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她尽力陪伴托马斯,为他留下了许多温暖的回忆。我们也许生命还长,但是孩子长大其实很快,我们有没有珍惜可以陪伴他们的日子呢?
爱是尊重
当玛丽领养了托马斯之后,并没有要求他立刻称呼她和艾利克斯爸爸妈妈,甚至提都没提。当托马斯主动表达想喊她妈妈时,她欣然同意。她尊重他称呼的自由,只是给他许多的爱,并不要求他回报什么。
刚开始几天,因为艾利克斯的表情很严肃,让托马斯有些害怕。他也不敢跟艾利克斯讲话,在家都是很沉默。玛丽没有催他立刻接受艾利克斯,只是说他以后会发现艾利克斯是个面冷心热的人。她尊重他的寡言和对艾利克斯的惧怕,她知道他们的关系增长需要时间和经历。
当托马斯请海豹给他的奶奶传递信息后,她也没有问什么。当托马斯问她想不想知道他说了什么时,她的回答都是“这取决于你”。若他愿意说,她会很乐意听;若他不想说,她也会尊重。
我们在中国以孝为先的家长权威式的文化里长大,尽管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在育儿上还是容易过度要求孩子的顺服,从而忽略了在某些方面对孩子的尊重。在很多不涉及道德和安全的事情上,我们容易掌控过多,尊重不足。
也许,下一次当我们习惯性地想发布命令时,先问问孩子希望怎么做。说不定他们想做的事,也是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也许他们自己的想法,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爱是表达
玛丽用很多方式在向托马斯表达爱。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内容,她还为他庆祝生日、送他生日礼物、为他做睡衣、睡前说晚安并亲吻额头、给他讲岛上石头国王的故事、去医院之前送他包着微笑的手绢。
一个孩子的健康长大需要很多很多的爱,作为陪伴孩子最多的人,我们有没有用各种方式去表达对孩子的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