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访问新德里的时候,莫迪总理的‘数字印度’愿景令我深受启发。时隔两年,‘数字印度’在班加罗尔成为了现实。如今印度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数字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微博上亲自“爆料”。7月31日,他带领联想全球高管,齐聚班加罗尔开启印度市场考察之旅。 在“联想印度员工大会”上,杨元庆演讲一开场,就盛赞了印度这片“热土”的无限市场潜力。
小米在印度取得骄人业绩后,雷军每年至少两次造访其在班加罗尔的总部。而杨元庆和一干高管团队的到来,即已释放足够的信息:印度“梦想”正在重启。
杨元庆还信心满满地表示,“强劲增长势头不仅限于印度市场,整个公司都呈现出强有力的上升势头”,“联想已经跨过拐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增长阶段。”
他说,“我想,印度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我们希望将我们的印度业务发展到50亿到60亿美元的规模。这是我们的目标。在未来3-5年内,我们希望发展到这样的规模。”
业绩拐点
8月16日,联想集团公布的2018/2019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报告,解密了杨元庆的底气何在——财报显示,联想集团营收大幅增长19%,达到了119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这意味着,联想集团营业收入连续四个季度持续加速增长。
与此同时,联想集团报告期内实现的税前利润也达到1.13亿美元,同比大增1.82亿美元。税后归属股东净利润也达到了7700万美元。
日前,联想公司表示,正在拓展印度的数据中心业务,通过与创业公司及政府合作,涉及生产、金融、学术和医疗健康诸多领域。
联想印度数据中心组的总经理Vivek Sharma表示,“印度是数据中心扩张前景良好的10个国家之一,有巨大市场潜力。未来三年内,我们预计收益翻倍,公司将位列行业前三。联想在印度的总收入将达到50至60亿美元。”
最后一句话所提及的小目标,是杨元庆访问印度时提出的。
在带队访问印度之时,杨元庆的演讲中提及“四大战役”,对于移动业务,他语焉不详,以“重回健康发展轨道”带过,其着重提及的是拉丁美洲、北美和西欧等“有竞争力、能盈利的市场”。
但历史上,联想一度在印度声名赫赫,风光无限。事实上在2017年,它仍是位列印度市场前5的玩家。
印度先行者
有着“亚洲硅谷”之称的印度名城班加罗尔,是印度的高科技企业聚集区,包括三星、微软等一大批跨国企业均在此地设有分部。联想的印度总部,同样落户于此。
作为最先进入印度的中国公司,联想从PC时代开始,在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就已经在印度立足,深耕多年。2012年,联想智能手机进入印度,2014年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之后,联想开始在印度大规模布局。
相较于小米、vivo等其它中国厂商,联想可谓印度市场的先行者。
位于印度东南部本地治里的联想PC工厂,每年生产130万台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运行已经超过15年。2015年7月,联想与伟创力达成合作,在印度钦奈生产Lenovo手机和MOTO手机部分机型,年产量可以达到600万台。
当年,联想把Moto Maker手机定制服务引入印度,随后还整合了联想、摩托罗拉在印度的销售团队。
与单纯从中国进口手机相比,联想手机在印度本地生产,有助于大幅降低成本。因为印度政府推行的“印度制造”计划,对国外电子产品征收了较高关税,一部手机在印度制造,能便宜约四分之一。
同时,印度的人力资源成本很低,以联想电脑工厂为例,在本地治里的工厂,一个合适的熟练工人,月薪刚刚超过9000卢比,只约合人民币900元。
在PC时代积累的优势,也让联想手机受益。在争夺激烈的渠道上,联想将印度的电脑专卖店加以改造,以便同时出售电脑和手机。
根据联想给出的数据,2015年联想在印度销售的1000万部手机中,三分之二通过实体店卖出,线下手机专营店有超过800家,达成合作的第三方卖场超过10000家。余下三分之一,联想通过与亚马逊、flipkart等电商合作进行销售。
除了生产和渠道优势,联想品牌在印度也并不陌生。收购了摩托罗拉手机业务,联想手机可以摆脱专利问题,成为国产机在印度等新兴市场的领头羊。作为对比,小米在进入印度之后就面临爱立信的专利狙击。
根据IDC 2015年的数据,按出货量计,联想与摩托罗拉合计在印度占有9.5%的市场份额,排在第4位;按营收计,联想与摩托罗拉占有11%的份额,排在第3位。整体销售与去年同比增长72%。
2016年,在智能手机市场,按出货量计算联想仅次于三星和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位列市场第三位,份额11.6%。而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当年的数据也显示,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440万部,同比增长12%,市场主流厂商中,联想增幅最大,达63%。
2016年第三季度,联想打败印度本土手机品牌MicroMax,成为印度销量第二大品牌(三星排名第一)。当时联想在印度各地有大约10000家门店,包括品牌商店(约1000家),多品牌店和小型零售店。此外,还有2000个营销管理人员驻扎在这些零售店进行管理。
2017年8月,联想拥有的摩托罗拉品牌在新德里NCR和孟买推出了六个摩托罗拉品牌中心。9月,联想集团加大对其三大智能手机市场之一的印度的重视程度,计划将联想与摩托罗品牌在当地的年产量提高一倍,达到1200万台。
但其在印度的份额却开始大幅下降。根据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统计,联想与摩托罗拉 在2017年第2季度的市场份额为6.8%,跌落到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第5位。
根据IDC的统计,2017年第4季度,联想的份额明显萎缩,下跌到了5.6%。相当于小米的五分之一。而在一年前,联想在印度的销量份额为9.9%,名列第三名。一年之内,联想在印度的份额下跌了43%。
2018年,联想甚至跌入统计表的“others”,从此榜上无名。
成败皆萧何?
在2014年及以前,MOTO品牌在印度市场还占有可观的市场份额,在被联想收购后,联想在印度执行了双品牌战略,联想、MOTO品牌同时在印度市场发展。
其中联想品牌推出售价低至500元人民币以内的智能手机,MOTO品牌的定为稍高一些,在两个品牌的合力下市场份额快速成长。降低成本、提升性价比的同时,联想甚至也在冲击三星占据的高端市场。
但一开始的顺风顺水,不意味着会一直如此。“印度市场非常复杂,其中经济水平、消费习惯、政府监管等因素都影响着下一步的发展,但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最重要”,联想印度前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Rahul Agarwal在2016年时就曾如此说过。
联想手机在印度的布局,跟在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在国内的打法一样。“但印度显然更加复杂”,业内人士表示,“印度的基础设施以及人们的消费能力还达不到中国在2010年的水平,照搬国内的做法,时机和效果都还需要继续观察”。
在中国内地市场,联想手机的市场影响力已然十分微弱。作为当年中华酷联中的一员,现在的联想手机业务有点尴尬,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联想手机目前在国内的手机占有率仅有0.4%。
ZUK、乐檬、摩托罗拉、VIBE等品牌杂乱无章、左右手互搏,已经成为联想手机的顽疾。
事实上联想手机在印度市场的失败,与它在国内市场遭遇的失败基本类似。它的战略摇摆不定,联想品牌、MOTO品牌的定位不清,一直没有明确到底以哪个品牌为重点。2016年,联想还在官方Facebook账号中发出海报,表示将在印度发布ZUK Z1。后来它又表示将放弃联想手机品牌,在战略摇摆中逐渐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失利。
正当联想步入战略摇摆期之时, vivo、小米、OPPO轮番发力,三大品牌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2017年,三星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保有中高端优势的情况下,在低端连续推出多款产品对标小米,赢取市场份额。华为也开始在印度发力,导致联想和MOTO品牌在印度市场日渐被边缘化。
Rahul Agarwal在谈起印度市场时说过,“追求性价比,不管是对电脑还是手机”,“除了高端用户偏爱三星苹果,印度消费者对手机品牌几乎没有忠诚度”。
在这种情况下,自有品牌的相爱相杀,无疑只能自陷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境地。MOTO也似乎成了一柄双刃剑。
荣光重现OR回光返照
在2018年第一季度,面对联想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开始急剧下滑的现实,杨元庆说:“我们对于智能手机业务的表现并不满意。在未来两三年内,我们将恢复我们昔日的辉煌。”
上半年,面对市场份额接近一半的暴跌,联想集团似乎已经“苏醒”,开始在印度大规模开设零售店。
3月15日,摩托罗拉宣布将在孟买市开设50家“Moto Hubs”零售店,消费者可以体验各种摩托罗拉手机产品。该公司还称,将会继续扩大在印度的零售网络,提高购买体验,让印度消费者更容易买到摩托罗拉手机。
此外在印度的上百座城市,摩托罗拉和印度当地的手机零售连锁达成了合作。
在印度市场,摩托罗拉品牌仍有一定影响力,它在印度销售高性价比的G系列和E系列,价格在100多美元左右,这也是印度最畅销的安卓手机价位区间。
通过加速转型线下销售渠道,上线智生活直营店,加大对拉美和北美市场的重视,同时继续深耕中国和印度这两大市场,联想重新对手机业务进行了调整。
这样的调整,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改变。据杨元庆介绍,上个季度联想在拉美取得超过大市的增长,在北美取得接近三位数的成长。
但毕竟欠账太多,在2018/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移动业务营收为16.46亿元,同比下滑8%,约占总收入的14%,这一数据同比也下滑了6%。
8月份,在访问印度时,杨元庆表示,“我们对我们的PC电脑和平板电脑业务是非常满意的。我们的智能手机业务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我们在智能手机方面犯过一些错误。因此,我们重新设计了智能手机。你们将会看到,我们将会回到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上来。”
他还表示,印度是一个重要的市场,与中国、美国、日本和巴西一样属于联想最主要的市场。联想“不会放弃这个市场”。
他还豪情万丈地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将我们的印度业务发展到50亿到60亿美元的规模。这是我们的目标。在未来3-5年内,我们希望发展到这样的规模。”
引人“联想”的是,在2015年11月,杨元庆也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到2017财年,印度的营业额将增长三倍,达到60亿美元。
作者:邵世明
本文原创首发于志象网微信公众号(ID:passagegroup)。
志象网,见证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之路。更多科技财经类新闻,请关注志象网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