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594999/e02f475a6c50e3ba.jpg)
昨天晚上,我和LG去教职工球馆打乒乓球球。蒋老师的双胞儿子也在打球。
看到他俩,我心里就美滋滋,想他爸爸肯定会来,那我就有机会让他请教写文章和阅读的技巧。他可是学校有出名的语文教师。
“大宝,小宝,你爸爸啥时候来。”我激动地问。
“我爸和我妈在校园散步,等一会就来了。”我开始期盼他们的到来。
不一会他们来了,我趁着休息,就鼓足勇气,说:“蒋老师,你帮我指点这两篇文章,我看了好几遍也找不到毛病,但我知道存在很多问题。”
说完之后,我的心里非常忐忑,就像小学生等等待老师的批评和鼓励,我都不敢抬头看他。
感觉自己的文笔太差了,还有错别字,文章构思存在问题,人物也不够鲜明。
怕他嫌弃我的文章写的太烂,就低着头等着他的点评。
看完第一篇《小风叔叔的渔船》,他指出那句:我看着他那低垂着的头,头顶上快没有头发了,就稀稀疏疏的几根白发,像缺乏营养地蜷曲在上面。
他说:“像缺乏营养地蜷曲在上面。”这句太理想化,不更感性,要直白地表达出来自己的所见,头发的颜色、形状。如,那几根白发,像深秋的路边的小草,干枯地耷拉在路边。这样凄苦的形象就立起来。
第二遍《小舅与方便面》写了小舅如何在极度贫困的条件下,如果走出农村、考上大学、在煤矿上工作。文章的开始用倒叙的方法,小舅清明给姥爷、姥姥上坟,说:“爹娘,还记得我------”尽像个孩子似地哭了。
如果“爹娘”能用家乡家喊出来“爹呀-----娘呀-----”这样的就把小舅的愧疚的心情给描写出来了。
蒋老师又指出我描写人物没有特色,都是同一个面孔,太脸谱化。语言方面感悟不足,理性又达不到。
他让我就用最直白的方式,我手写我口、写我心,就写最直观的所见所感。等写多了,熟悉了,再去多看经典书书籍。
如果想提升人物形象的就看《红楼梦》,王熙凤看到林黛玉时的说的话,把她的八面玲珑的性格都描写出来。
多看经典散文和短篇小说,看作者的语言和人物的形象和语言,看的多了也就形成自己的方法。
他说,写作者既是写手又是读者,你要像个指挥官一样,排兵布阵,把每一个人物揣摩透了,再用语言描写出来。
你就像上帝一样,看清每个物发生的事件,再把他们讲述给述读者听。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94999/f6c6434b802a4a39.jpg)
蒋老师一点点指出我文章的存在在问题,并不断鼓励我,边学习边继续写,一定要多写,写多了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他又给我推荐两本关于读书的书籍《整本书阅读》《文本细读》,这两本书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把握心中的关键信息和文章的结构,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LG和大宝、小宝打的热火朝天,笑话不断。我认真听着蒋老师的建议,内心更加火热,又在我写作路上加了一把火,让我不惧前方的艰难险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