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喜欢唐诗《春江花月夜》,觉得她文字美,意境美,再配上同名乐曲,那感觉犹如置身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般的世外仙境。
说来惭愧,虽说喜欢,却一直背诵不了。无数次给自己立下Flag,又无数次幻灭。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看着篇幅不短的诗句,心生畏难情绪,潜意识中已经认定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再则,对诗词的创作背景不了解,无法理解诗中所隐含的深层含义。
今天再次打开它,不给自己找理由,留余地,告诉自己必须攻下。
要理解,必先了解。
之前只了解到,诗作者是张若虚,为人极为低调,世人对他的了解甚少,甚至连生卒年份也无从知晓。
他一生仅留下两首诗词,其中以《春江花月夜》最为出名。被闻一多先生赞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素有“孤篇盖全唐”之美誉。
粗浅的了解对于背诵,帮助不大。所以,今天上网,查阅了相关的品鉴,赏析,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更深的感受。
全诗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意向,构成了世间最打动人心的良辰美景,以情入景,江水与月光交辉,波澜壮阔,美不胜收。
该诗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
诗不只是精致的画,它还如电影镜头般为读诗的人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场景感。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似乎可以听到回响在耳畔的潮水声;可以看到月光下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的江面;可以感受到微风吹过江边的柳树,轻抚你的脸庞……
诗文不仅意境唯美,还富有深刻的哲学含义。
其中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句尤甚。
在面对浩瀚的宇宙、永恒的时空与短暂的生命时,我们应该如何自处?在永恒面前,诗人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从容淡定,不卑不亢,给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样的答案。
此刻,在此情此景之下,时间和哲学都充满了诗意。
诗人正是在这样景色动人,物我两忘的意境下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
如今的我们读来,依然能清晰的感受到那穿越千年的月光、江水、微风与哲思。
诗人带着对时代和生命的感悟,思考着宇宙的奥义。于是,它耐人寻味、哲思无穷,又历久弥新。也由此成就了“孤篇盖全唐”的美誉。
看到这些文字,猛然醒悟,自己之所以一直背不下来,是因为自己不了解诗中所隐含的广博幽深,绵长悠远的大格局。了解之后再次拿起诗词,沉下心来,一边看文字,一边听讲解音频,居然找到了一点点感觉。
有感觉了,就是好事。然后在心里默念:不要急,慢慢来,一定行的。
在循环往复听了N遍之后,终于把她攻下了,我能背诵了。一直困扰自己的大难题终于解决了。
可能大家会觉得我有点小题大做了,不就是一首诗吗?至于这样吗?也许对旁人不值一提,可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成功的挑战。
不管咋样,我必须得夸夸自己^_^^_^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