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作者: 四妹_39eb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21:12 被阅读20次
读书心得

加缪的《鼠疫》,开场先来一次全景式总结。这个法国靠近海的小港奥兰的地理气候环境,背靠大海,缺少绿化空气干燥的小镇。人文居住环境,尘土飞扬,雾霾深重,污染严重的脏乱之城。居民的价值观,追求金钱享乐,寻找身体快感而缺少精神追求的物质至上的价值体系。对待死亡的态度,冷漠而残酷,表现缺少情感支撑的自私自利精致的个人主义。从这几个方面的描绘来得出结论,这样的一个病入膏肓的社会,将会引发出怎样的一场毁灭性灾难?这为下文出现疫情作足了铺垫,同时也反衬出作为医生的里厄,在这灰暗环境中,闪现出来的人性光芒。

在描述脏乱的环境下,鼠疫暴发之初的景象时,作者用了一个极具有深意的比喻句,说人们晚上出门,脚下踩着死鼠,发出“嘎吱”的声响,就像“承载房屋的地面正在净化自己的体液,把体内形成的脓疮和脓液抛到体表一样。”这样的比喻,暗喻出了社会长期的不健康,导致了全面疫情的暴发。而小镇表面上的平静,也像“一个非常健康的人突然感到体温飙升,血流像野火在血管里流窜不停一样。”既形象又生动,在无形中讽刺和鞭笞了社会的弊端产生的根源。

以医生里厄为中心点,行动路上所见所闻扩展开来,又收束回来。像一个闭合式回路,又像潮水扩展开来的涟漪,由内里一圈圈扩大开去。涟漪开始荡起时的威力,由弱势慢慢增强,范围越扩越大。涟漪威力尚小时,人们轻视之。就像平常时对待一桩死亡事件那般,“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习惯的力量无疑会像平常一样获得胜利。”只有当涟漪继续扩展范围, 波及自身,才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就个体患病初期那般,没有人去关心和提起重视,等到病入膏肓,才着手去挽救,就为时晚了,是要付出比平常多出几倍的惨重代价的。

小镇上荡起的这个涟漪,被一个从外地来的观察者塔鲁,以他特有的视角,用笔录的方式,无意间记了下来。就像“从望远镜错误的一端观察人和社会的习惯一样。”他在那段混乱的时期,记录下了“被正常历史学家忽略的历史。”这段话,点出了文学也是历史的见证之佐证和文学是历史存真去伪的又一明证。

里厄医生的闪光,从他个人的人品和医德两个方面来表现。给平民出诊,送爱妻治病,关心自杀者的安危,从第一例鼠疫中引发的思考。打电话综合各地出现的疫情,并及时发出呼声。种种行动,都显示出里厄和小镇人的不同之处。他就像一个光源,像太阳那样慢慢从漆黑的暗夜里,从地平线升起来了。主角的出场,是从周围的冷环境中,突出了那火源。从而照亮了周围的黯淡。

以上的阅读心得,是我一个早晨的所得。从前,我看书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吸引着我向前行。就像我开初接触文字的时候,只是想要表达出,我经历了些什么生活,从这些生活中获得了些什么感悟一样。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开始教我们写作文时,就是从字,词,句,用相关的连词连接起来,就构成了句子。主谓宾没有用错,就行了。略深入下去,就是形容词比喻句。也就是给文章进行润色。进入文字的第二阶段,文采好,比喻形象生动。就像一段优美的散文篇章,更像小孩子初初长成,想要成为大人的心理,这段历程,是浅表层的装饰作用。更像进入社会的第一张名片,人们总是先从长相和外表去衡量这个人的家世和涵养。以貌和以衣取人者成为社会人的常态。自然景观在常人眼中,也是有美丑的区分。被否定者有可能从此产生了自卑心理,渐渐丧失了自信心,坠入哀怨世象,落入忧愤的普世情怀之中。这就是烦恼生处之源头。慕人之有,恨己所无。看不到自己身上发出的光芒,如豆之光,如何添油加薪。就像美国励志大师所著《逆境商》中的中途跋涉者,往下看和往上看的居中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随遇而安者。烦恼与安乐相互纠缠着,放,放不下,舍,舍不得。处于这样的状态,和拉锯是一样的效果,也只有拉锯拉得时间足够的长后,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接下来,老师开始教我们作文,把想法和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事件,渲染出来。就像朱自清创作的《背影》那样,父亲的一举一动,都展现出父爱的深沉和无言之伟大。就是归纳出中心思想。思想可以像绘画中的颜料,按照需要,挥洒铺展到画面的各个部位,创作出一幅美景或动物人物画面。懂画的人,一眼就能发现,思想的光芒指向何处。小时候难以读懂鲁迅的文章,只是知道,他手中有一把锋利无比的剑,他的剑挥向哪里,他怎样使他的剑法,只知道在空中划了一条弧线,光影绰绰,威风八面,就想自己如果也能像他那样,该是件多么惬意无比的事情。或许还是英雄的光环占的比例成份较大。现在回过头再去看,知道自己幼稚的同时,还知道了即使有再大的能耐,也不想成为鲁迅第二,我是谁?我也只能是我。卑微而渺小的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像那微尘,形态和姿势,处的地理位置,精确到埃里,也是独一无二的我。

我来自哪里?我又去向何方?分解,重组。我不会消失,我只是以不同的形态呈现。我常幻想自己前世是个恶魔,今世才会历经磨难,从苦境慢慢化转,翻牌。如果可以让我选择,下世我一定要把自己撕得粉碎,只做人大脑中的融恶因子,在人产生恶念之时,及时窜出,把恶念掐灭于萌芽时的最初状态。像人们描画的天堂景象那样,人人为他,他为人人的无我之态。理想总是处于追寻状态,这是认知的递进赋与我的识知。就像地球人遇险时,无论何种肤色,哪个国家的人,都希望太阳每天照常升起,人类永远和自然界和睦共处,远离战争的硝烟,每个人每朵花都展露出迷人的笑靥。悲伤着你的悲伤,欢笑着彼此的欢笑。文学最终传递给人的应该是大爱,是悲悯,是寻找那可以照亮心灵的明灯,是灵魂最原始最本真的灵性。

读书心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yn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