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为孩子糟糕的时间管理而苦恼。而我的时间管理也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遇到的困境是:孩子放学回家,吃东西和磨蹭就花掉半小时。吃完饭后又要花费40分钟玩(他却认为自己没玩)。作业多的时候,经常会写到晚上10点多。因此,第二天上课他无法专心听讲,作业不会做,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做作业。这样的恶性循环,细思极恐。实际上,从暑假开始,我一直在为改善孩子的时间管理而努力,但效果不佳。
自从听了黄静洁老师的《学习的格局》,我意识到自己没有在学前为他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虽然有点晚,我依然尝试弥补,照葫芦画瓢,买了三个沙漏(10分钟,15分钟,30分钟),但执行得并不好。因为沙漏没有声音提醒,有时时间到了也没发现。沙漏的时间没有那么灵活,不能暂停,也没有一般番茄钟设定的25分钟。相比之下,以前买的电子番茄钟,时间设定非常灵活,而且有声音提醒。因此没多久,沙漏就束之高阁了。时间饼我们也画了,但因为暑假时间不固定,也没有很好地执行。
后来,我又看了《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制定时间计划表,奖励孩子星星章,用自主时间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看完后,我也为自家定制了一份行动指南。比如,鼓励孩子每天回家后制定作业计划表;如果早睡有星星章奖励;如果提前完成作业,剩下的时间就是孩子的自主时间。刚开始,还有些效果,后来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早睡的星星章奖励,因为孩子没有特别想要的礼物,他几乎不再记录了。因为作业有点多,他几乎没有自主时间了。作业计划表在作业少的时候能认真执行,而在作业多或者发脾气等原因导致没有按计划完成时,他就不愿记录了。
正在我苦恼之际,学校组织的讲座分享了一些方法。似乎绝大多数方法,我已经在执行了。为什么总是虎头蛇尾呢?我发现自己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反思总结。其实不是我的方法错了,执行有问题时,我没有反思总结,进一步调整。而是到处寻找其他的方法,这样就很难有迭代和进步。
反思如下:每次孩子很晚完成作业时,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时候,他因为畏难情绪,不愿意继续做作业,也不愿听家长讲。有时候,他的优先级策略制定得有问题,把数学放在后面完成,那时脑子都不清醒了,效率自然很低。还有时候,他过于追求完美,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平时还好,周末他不做计划。每个周五都是先玩游戏放松,导致作业都积在周日做。
针对上面的反思,我想了几条改进计划:
- 教孩子善待情绪,处理好情绪。当孩子情绪激动时,暂时让他一个人呆一会,以免自己发火。
- 提升孩子的逆商,鼓励他的微小进步。遇到困难时,引导他克服困难,而不是包办。
- 教他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表,尤其要注意优先级顺序。
- 和孩子一起制定周末的时间饼图。
这个时间管理的困境是我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我时常有挫败感和无力感。我相信时间的复利作用,也理解任何进步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也要不断鼓励自己,做好反思和迭代,尝试新的改进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