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完一部电影想记录下些什么。
慰安妇是个非常沉痛的话题,就像奥斯维辛一样,但它却鲜明地在讲述着两个主题:战争的恐怖,人性的欺他。
抗日战争,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太过遥远,似乎只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对于这些亲历者来说,即便已逾七十年,一些伤痛也不是经过时间就能抹平的,那些伤口,伴随了她们一辈子。
由一场葬礼开始,由一场葬礼结束,大雪纷飞的山西严冬,真的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而这片大地下,埋藏了多少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海南,抗日女战士老奶奶,最珍藏的抗战纪念章,这场战争让她大半辈子腿脚不便,她一生靠草药行医救人,最后住在养老院。即便已近九旬,但是眼神依然坚毅。
山西老奶奶,隔壁家的猫儿生了小奶猫又不管,五只猫儿跑到她院子,她会去喂,她说,没人管不就死了,儿媳妇说,她宁可自己不吃也要给猫儿吃,猫儿不要吃的东西她才吃,儿媳妇说,“我觉得我婆婆挺幸福的”。
善良的老人,其实儿女孝顺就够了,精神上的满足远比其他任何更容易让人快乐。
她们生活得并不好,年纪也大了,几乎都在乡村,每次有人来村子里采访、送东西时,村里人都会指指点点,但她们还是活着。我们也不必去赞颂她们在坚强地活着。坚强地活着是因为心里苦却咬咬牙,但她们也许并不需要很坚强才能活下去。
在纪录片里,还有一位老人,当她进入镜头时,不是在陈述也没有任何动作,而是半坐在床上,静静地、全神贯注地看着电视,电视里放的是86版《西游记》,当孙悟空化身蓬莱山神仙骗得了银角大王两个蠢手下的宝贝时,老人开心地笑了。
湖北孝感,韩裔老奶奶,当阿里郎唱起的时候,是我第一次泪流满面,七十年,依旧乡音未改。有韩国人去看她,让她回去看看,她说她不回去了,那边没有亲人了,她的家在中国,最终她葬在孝感,她生活了七十年的,她的家。
在影片里,她温情地唱起了朝鲜族民歌《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那边的那座山便是白头山吧,冬至腊月也有花儿绽放!
人各有苦,人也各有乐。不要去开上帝视角看别人、要求别人。
然而到最后,几乎每个老人都会这么说:我说完了,不说了,我说得不舒服。
影片最后,22位老人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一个又一个的被打上框框,然后慢慢消失,最后只剩9个名字。20万,9。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纪录片,感谢导演把她们记录下来,影像是永恒的。
这仍然是一部会让人静静流泪的纪录片,韦奶奶笑着说出“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出这条命来看看”的时候,电脑屏幕前的我早已泣不成声。经历了这样苦难的她们都能积极乐观的活着,自己到底为什么还要为一些不足为道的烦恼而悲丧。
电影结束时,长长的众筹者名单,长长的致谢名单,一幕一幕滚过,这应该是我看的第一场所有人静静看完片尾才离去的电影。
屏幕暗下,灯光亮起,旁边的小伙子揉了揉眼。
个人很喜欢郭导的拍摄手法,平实,但是真切,干干净净的镜头,带着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老人,像晚辈,也像旁观者,静静去聆听,去看看她们的生活。
之前看到有些人说过于平淡之类的,但是真的如郭导所说,如果这些人是你的亲人,是你的长辈,你就能懂他为什么要这么拍。
这是记录她们生活现状的纪录片,不需要歇斯底里,而且,这种伤痛对于她们来说,要让她们去回忆就会是种怎样的痛。真的看到那些老人嚎啕大哭,或者看到她们是带着仇恨生活的,才觉得这是好的纪录片吗?
我们常忙着追捧英雄,却忘了身边有那么多面对苦难百折不挠的平凡人,同样值得我们的敬意和尊重。
生不逢时,生来不公,苦的太久,走的太快。
看完这个影片,我既心痛于老人们的遭遇,又对她们可以在后半生平静祥和的生活而感到欣慰。
郭导谈起老人们热情招待他们的模样:会把家里的东西给我们吃,会担心我们那么多小伙子中午没有好好休息。为了让老人们安心,后来他们在午休的时间就不去拍摄了,剧组一起休息到两点半再开始工作。
被外婆和奶奶带大的孩子,奶奶这个词,是一开口便能触动的软肋。
此篇文章,仅代表小编个人立场和观后感。
希望我们保持坚持历史真相的尊严和底线,希望我们不做口诛笔伐的键盘党而是积蓄力量变得更强。
希望我们不再抱怨社会的不公和生活的坎坷而是努力活的更好,希望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为这个世界创造哪怕一点点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