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标|文【全文字数2028,图片17张】
网友:丑书的影子为何随处可见?美院教师作品展,也有“丑书”?
▲丑书现象之讽刺丑书表演。
“丑书”为什么总是阴魂不散?哪里都有它们的身影,这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只有写“丑书”,才能显示你深厚的书法功底?才能显示你超强的笔力?才能显示你无与伦比的笔法?才能显示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结体都让人不识何为汉字?
▲丑书现象之吼书大师曾翔写吼书现场。
显然不是,把书法写得雄浑峻拔、端劲高古的,写得妍媚秀丽、洒脱飘逸的,写得含蓄温雅、收放有度的,写得典雅清新、婉约遒丽的,也同样能显示你的功底、笔力,笔法,同样可以写出纵横取势、气势非凡的结体,同样可以让你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丑书现象之盲书张强现场书写。
从古至今,确切地说从中国书法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书法家秦代的李斯开始,一直到明清,历代书法传世作品,都不见丑书在列。
▲丑书现象之射书邵岩现场表演。
为什么?因为丑书得不到历史的承认,自然被淘汰出局。
现在,中央美院举办中国画教师作品展,又有“丑书”登场。
展览预告作品中一共推出六幅书法作品,这些从“近年来的优秀作品”中挑出来,用来当门面,自然是最优秀的大作,但是看了让网友很无奈,感觉又是“丑书”上艺术殿堂。
想必现场的展览不会就这几幅,所以,更好的书法肯定有,但这不影响网友对其他作品的评价。
说他们的作品不是“丑书”,但是看了之后,为什么感受不到书法之美?甚至根本看不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字?
比如预告展作品中的王镛行草书,整幅作品每个字都没有多一点筋骨,懒懒散散,就像葛优躺。字与字之间,也是如此,看了寡味无趣。
▲王镛《行草书》136x34cm 2016年。
最难受的是,他还特别喜欢用圈圈断句,写了三行字,用了6个圈圈。如果是写字的时候,就手画的圆圈,那也就算了,因为那毕竟有上下的牵连,有笔势的过度,他偏偏不是这样的,完全是整幅字写好后,把圆圈加进去,又那么显眼,本来完好的一幅字,就被圆圈们给祸害了。
▲王镛喜欢在书法作品上画圈圈和戳印章。
有谁见过古人写书信、诗词,有用圆圈来断句的?难道这就是创新?
落款用了“二0一六年初春”,年用公历和月用农历,这实在是有点不伦不类,不知这位身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的书法大师是怎么想的?
还有蔡梦霞的草书抄写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蔡梦霞草书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我看完这幅“神作”,不免心中暗叹,不知道要练多少年才能达到这样高级的“丑书”水平?
就说第四行,写的是什么鬼,如果不熟悉这首诗,你能看得出来这是“心在玉壶”吗?
▲蔡梦霞草书中的落款。
而且这落款的“墨猪”也太厉害了吧,“梦霞”的“梦”字,草书头上两点在哪里,中间部分和下半部分的“日”字底又在哪里呢?“霞”字也只能看个大概。
▲蔡梦霞草书中的落款“梦霞”合体。
这女人究竟用了什么神功和魔咒,可以把字写得完全让人不认识,而且还这么折磨人!
难道是这样写的?
这位天津何维越是用扮演书法大师来讽刺当下的丑书,自然会表演得很夸张,很有戏剧性。
蔡梦霞是不会写得这么丑态百出,十八年前,她就是“丑书”的女先锋,在2002年,作为唯一女性书法家参加流行书风展。
▲刘彦湖《双塔对屏》纸本水墨 351x50cmx22019年。
一看这“双塔对屏”,整体是有一个塔的形状,但是内容让人不敢恭维,全是“XXX塔”,这想说明什么?和前段时间被炮轰的“神书”《平安经》有异曲同工之处,书法难道就是这么拿来玩的?
▲祖彦飞 苏轼《醉翁操》 纸本 36x76cm 2020年。
这位用宿墨写的行书,用淡墨也就算了,文人骚客都喜欢独立特行,我行我素,但也用不了写得这么做作吧,忸怩作态,搔首弄姿,如风尘女子,俗不可耐。
我就是把图片放大了看,也想不明白,“无”“其”“天”“三”这几个字为什么要这么夸张?和整体的用笔也不协调啊?不知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徐海 行书《呼儿论功七言联》 纸本55.5x9cmx2 2020年。
这副对联,就懒得说了,不知道对联写成这样子,谁敢挂出来,上得了中堂,还是进得了书房?
▲戴裕洲 草书 赵壹《非草书》纸本水墨 246 x102cm 2019年。
《非草书》还算正常,汉简书体融入章草,但一些笔画也用不了这么夸张吧,看起来很造作。
总之,网友们看了这些作品,总要忍不住给它们送上“丑书”这顶帽子。
当然这也是个人观点,对于整个展览中其他的书法作品这么一个面貌,尚不清楚,就上面这六幅作品中的前五幅作品,说它们被丑书的阴魂缠身,总不为过吧。
▲上图为张文佑在写“口书”。
我们不求每位书法家都能写出王羲之王献之的样子,但总能写写赵孟頫、董其昌这样圆劲秀逸,俊美妍丽的书法,最差也应该把汉字写写好,写成能让人认识,这总能做到吧?
▲上图为张文佑“口书”金粉小楷。
其实并不是写不了,是没有心思再在传统这条路上走下去,想早日成名成家,所以选择了旁门左道。
对丑书现象,你怎么看?欢迎发表观点。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独家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