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跟着张文质写作汉江师范学院
给学校的建议(49)实践尊重孩子的两个好方法

给学校的建议(49)实践尊重孩子的两个好方法

作者: 郭晓滨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09:16 被阅读63次

    尊重就是重视和尊敬的意思。对待他人是否尊重,这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作为人的素质是修养,作为人的言行是表现,这种表现会为对方带来愉悦和反感厌恶的感受。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相互尊重。尊重是相处的底线。没有尊重,就没有很好的相处。有了彼此的尊重,才有了相处的起点。父母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前提是尊重孩子。孩子需要父母尊重,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不尊重孩子,孩子也不会尊重父母,对于父母的教育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有时甚至是对立的。

    尊重是相互的。无论是长辈对晚辈,还是晚辈对长辈,都应该互相尊重。无论是领导对群众,还是群众对领导,都应该互相尊重。尊重人是基本素质。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与人之间有分工不同,有职位高低之分,这些的不同不能带来不平等,不尊重。

    一、静静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的声音,就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孩子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孩子有什么不高兴,为什么不高兴。孩子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为什么值得高兴。孩子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等。

    静下心来,才能听到孩子的心声。父母心无杂念,唯有孩子倾诉。父母在倾听孩子倾诉的时候,还要想着别的什么事情,凭着父母与孩子的天然联系,孩子是能感觉得到的。因此,父母要认真地听,聚精会神地听,还不能随意地打断孩子的倾诉和随意批评孩子。

    卢勤老师在她的《好父母,好孩子》一书中,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有位妈妈声带上长了结节,医生强迫她禁声至少十天不许说话。

    这天,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嚷:“我恨老师!再也不到学校去了!”

    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要严厉地训斥他。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她不能讲话,这能看着下面会发生什么样的事。

    气愤的儿子蜷伏在妈妈身边,把头枕在妈妈的膝盖上,伤心地哭着:“妈妈,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拼错了一个字,老是给我指出来,结果同学们都笑我,真没面子!”

    妈妈智能搂着伤心的儿子。儿子沉默了几分钟,从妈妈的怀里站了起来,平静地说:“我要去公园了,同学们还等着我呢。谢谢妈妈!”

    妈妈的沉默给了儿子倾诉的机会,使他能够向妈妈吐露内心的痛苦。妈妈明白了,这时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教训和忠告,他受了委屈,需要有人倾听他的诉说。

    孩子的倾诉,有时需要父母的帮助,有时父母就是孩子倾诉的对象。孩子说完了自己想说的话,不需要父母的表态和帮助。

    父母的倾听,要有耐心。就是耐心地听孩子对你讲的话。父母是否愿意倾听孩子的说话是能够感觉得到的。无论多忙,都应该倾听孩子向你诉说的一切,而且要认真地倾听,注意力要集中,实实在在地认真听孩子向父母倾诉。

    二、蹲下来平等的与孩子交流。就是用民主、商量的方式和口吻交流,不是居高临下训斥式和强迫式的教育。父母应该与孩子经常交流。交流是父母与孩子沟通了解情况的有效方法,更是教育孩子的有效形式。

    交流是父母与孩子说话的一种方式。在形式上,应该与孩子处于相同的高度,如蹲下来与孩子说话,把孩子抱到凳子上与孩子交流。父母蹲下来和孩子站到凳子上目的是能够与孩子平视,较少距离感,减轻孩子心理压力。在说话方式上,父母应该用和蔼的口吻,而不是对立的、要求的方式与孩子说话。叫孩子感觉父母总是有理、必须执行。

    卢勤老师在《好父母,好孩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大人发现有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蹲在路边观察蚂蚁,便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孩子扬起稚气的脸得意地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大人哈哈大笑:“蚂蚁怎么会唱歌?”孩子不高兴地回答:“你不蹲下来听,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百善孝为先”。我国从古至今讲究“孝”字当头。孩子必须对父母孝顺,对父母百依百顺是好孩子。对父母的意见不采纳,对父母的教育不接受,对父母的要求不服从,往往就被说成是不孝顺、不孝敬父母。孝顺、孝敬父母,顺了、敬了才是孝。顺和敬也滋长了父母的绝对权威意识,父母的权利被无限膨胀,有时造成不讲缘由地要求孩子孝顺和孝敬,由此产生了绝对的孝顺和孝敬评价标准。我想,这应该成为一个讨论的话题:做儿女的到底怎么做才叫孝顺和孝敬。

    由于这种绝对的评价孝顺和孝敬的标准,父母往往产生对孩子的要求过于片面,只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想当然,不考虑孩子的客观实际,就对孩子提出不合实际的批评和要求,由此导致孩子不理解、不接受,时间长了就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对立。因为,父母只站在自己权威的角度认识问题,没有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这就需要父母“蹲下来”看孩子,平视孩子。

    三、尊重孩子不能过分地尊重,超越一定的“度”就将尊重变成溺爱了。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个度,这个度一旦超越了,物极必反,好事往往起不到好的作用,达不成好的结果。尊重孩子也是这样,如鼓励孩子需要表扬,过分的表扬,孩子没有达到的那么好的程度表扬却达到了这个程度,因此表扬就变得脱离了应当达到表扬的实际。廉价的表扬换来的是奉承和虚伪。脱离实际的表扬达不到激励上进的作用。

    这就是说尊重是有原则的,不是无原则的尊重。这个原则应该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之上。孩子经过努力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就要及时客观地给予肯定。这个原则应该建立在符合教育规律上,而不应该凌驾于教育规律之上。表扬的目的是教育孩子积极上进,把已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而不是把表扬作为人情送给孩子,那样就是一种功利的教育。

    父母尊重孩子,不等于孩子的一切要求都答应,一切做法都肯定,一切说法都接受。无原则的尊重不叫尊重,那叫放纵。

    父母不要“仰视”孩子,意思是不要对孩子始终是高看一眼,滋长孩子的娇气和傲气,造成孩子不积极长进。不要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聪明,做好事聪明,做了坏事在父母的眼里也聪明。过度的夸奖和表扬孩子,使得孩子由关爱变成了溺爱。溺爱的结果是孩子好坏不分,善恶不分,勤奋与懒惰不分,亲情与敌情不分。滋长了影响正常发展、健康成长的“毛病”。更不要娇惯孩子,对孩子的所有要求,不管合理与不合理,都答应,都满足。把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归结为“鼓励教育”。

    父母不要“俯视”孩子,就是总是始终是低头看孩子,把孩子看低了。总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过度的压制和贬低孩子。所以,凡事都要对孩子提出细致要求,都要亲自为孩子布置,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细致得孩子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用动脑思考。更有甚者,父母亲自动手代替孩子去做孩子应该自己做又能够做的事情的事情。父母给做了,孩子只剩下看的份了。父母的表现剥夺了孩子学习实践的机会。长期这样孩子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就真的要不行了被别人落下了。什么都不相信孩子,什么事都觉得不如别人的孩子,这种自卑情绪不利于孩子正常发展。

    父母尊重孩子,也是在教育孩子怎么样去尊重他人。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尊重是做人的美德。尊重也是华夏儿女从古至今应该传承的优良传统。《孟子•离娄下》:“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别人礼让尊敬我、我亦应礼让尊敬别人。你行为得体尊敬他人,他人也会如此尊敬你。而当你行为不当不尊敬他人,他人亦会如此待你。

    尊重是相互的,但不是为了尊重而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目的就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二〇一九年三月十二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学校的建议(49)实践尊重孩子的两个好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aw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