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段时间阅读《正面管教》,对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感触颇深。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自强、坚毅,赢得人生中的各种竞争,避免失败的体验,但孩子最初的失败体验,恰恰是父母不经意之间给的。“不许哭”“我说不行就不行”……当家长和孩子陷入权力之争时,往往是孩子败下阵来,赢了孩子,孩子就成了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
赢了孩子,是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赢得孩子,意味着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那如何赢得孩子呢?
第一步:表达出你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比如:“你刚才大喊大叫,是因为你叫了两次妈妈,妈妈都没听见,所以你才那样的,是不是?”如果孩子说“是”,那就跟孩子道歉:“真对不起,妈妈刚才在和阿姨说话,没有听见你叫我。但是你刚才在公众场所大喊大叫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如果孩子说“不是”不妨问问孩子:“那是为什么呢?”孩子可能会说出其他原因,这时家长要说:“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不赞同你的行为。”
第二步:表达出你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了孩子的行为,仅仅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
比如说,“你刚才叫妈妈,妈妈没听见,你一定认为妈妈是故意不理你的。妈妈知道,被人冷落、无视的滋味不好受。”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会更愿意听你说了。比如,你要说“刚才你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非常不礼貌,妈妈不喜欢你这样。”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问问孩子,如果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时要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在赢得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孩子往往都是观察力的专家,而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最能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当一个人问“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既可以是一种责备和羞辱的口气,也可以用一种表达同情和兴趣的语气。只有以友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时,才能赢得孩子的合作。
孩子们只有在感受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会更可能听你的。当孩子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