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有感
今晨听了老师对孟子和学生陈臻的对话的一些解读,一个鲜活的画面跃然纸上。
陈臻对老师前后行为不一提出疑问,说老师在薛国和宋国的时候,君王送的钱老师都接受了,而在齐国时齐王送给他的钱他却没有接受。
孟子解释说在宋国的时候,他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理应送些盘缠他接受了,在薛地的时候,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他也接受了,至于在齐国,则没有任何理由,他怎么能接受呢?没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
孟子在齐国推辞而在宋国和薛地却接受,这确实令一般人不能理解。但是孟子他之所以这样做,应该是有自己的一番道理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不取无义之才!
当今社会,有几个人能做到像孟子这样有原则呢?一个酒局说着不喝不喝又喝了,一场饭局,说着不去不去又去了,我们有时要有自己的原则,没必要陪别人消磨时间,当然也要有选择性的去参加。其实在金钱和物质利诱面前,是受还是不受,是辞还是不辞,的确是一块人格尊严的试金石。
孟子关于“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的发问,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有很大的警示意义。当受则受,当辞则辞是一种智慧!合乎礼义的受,不合乎礼义的当辞,可别一不小心被货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