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疫情肆虐,大部分人的生活半径不断受限。
无论是上网课还是居家办公,想必大家在初期都能从容应对,甚至内心会有一丝「窃喜」——「我的身体终于可以得到休息了,不用再去学校或公司了」。
然而,最近却有很多人处在情绪崩溃的边缘。为什么明明在家「休息」,人却会情绪失控?因为你的心理悄然经历了三个阶段!
居家封闭期间,我们对这种应激会持续做出身心反应,主要有三个阶段: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在警觉期,人会出现诸多负面情绪,比如惊恐、愤怒、不安等。此时我们会通过不停的关注疫情信息来安抚心灵,同时由于身心需要适应这个新的环境,神经也会一直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
抵抗期时,人已逐渐适应了居家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也适应了居家后生活带来的各种感受,如果一切在此刻结束,人也会自然的从疫情的阴影下走出。
持续时间过久,部分人可能会进入衰竭期,这个时期人会出现思维迟缓、逃避现实等现象,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易怒、暴躁、入睡困难、噩梦不断等症状。
通过运动缓解焦虑
南非曾经开展过一项纳入一千多人的研究,在当地因疫情封闭期间,受试者的运动量下降了近一半,而久坐和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长则上升了近一半。
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的抑郁症量表与焦虑症量表的分数都有显著提升!
由此可见,久坐、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缺少运动、睡眠受到影响都会增加焦虑抑郁的患病风险。
居家本就使人们失去了通勤时产生的运动量,还要长期久坐在电脑屏幕前,进行适当的运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可以在家跳跳绳、做健身操、瑜伽、冥想等等。
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之前因为没时间而做不成的事,比如养几盆漂亮的花、看一本喜欢的书等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
合理宣泄个人情绪
足不出户时孤独感会不请自来,人也会随之变得脆弱。
有些人容易产生心烦意乱、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恶心、头痛、疲乏、睡眠障碍等不适症状。
当出现上述反应时,不必惊慌,做好以下两件事可以有效缓解。
1.合理宣泄。
应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例如向朋友倾诉内心的感受,一项涵盖数十万人的研究显示:和他人倾诉是最有效预防抑郁的方法,可以降低24%患抑郁症的风险。
2.关注具体的人和事。
居家过程中,尽量避免全身心的关注信息,不要长时间沉溺与社交媒体信息茧房之中。
大量接收负面、单一信息,算法会依据偏好提供给你更多相关信息,进而提升你在平台上的停留时间。
不要被智能推荐控制,要找回自己对身体和情绪的掌控感,从关注身边具体的人和事开始。
例如:给爸爸妈妈打一通电话,问问他们吃了什么;和朋友组一个线上电影局,一起看一部电影;给家里做个大扫除,断舍离纷乱的物品。
通过正确渠道获取准确信息
居家期间,网络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然而「掐头去尾的新闻」、「片面曲解的新闻」、「恶意阴谋论的新闻」让很多人深信不疑并持续传播,这也是导致许多人愤怒、焦虑的原因。
尽可能在「区分观点和客观事实」的前提下「独立思考」吧!
对于那些信源不明、无数据支持、仅为宣泄情绪诞生的信息,不看、不信、不传。
通过权威信息平台来获取相应信息,化恐慌为平静,认真、科学、适度的做到自我保护。
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
情绪是我们的心灵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就像需要氧气和水一般,我们需要情绪,需要所有情绪。
学会接纳负面情绪,可以从进行心理上的自我引导或积极暗示做起。
比如「虽然居家办公会导致工作不方便,但减少了上下班通勤的时间,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目前我没有办法出门,可是家里有吃有喝,生活没有任何影响,真不错」;「有人遭受疫情次生灾害,我希望远远为他们祈祷和祝福,并且更好的照顾自己」。
当你感到处在崩溃边缘,马上放下手机,站起来,洗个舒服的热水澡,唤起身体感受,整理纷乱的房间,站在窗边感受阳光的照射,感受太阳带给皮肤灼热的温暖。
是的,我们还健康的活着,这就是于己最崇高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