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中的故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多少世人为之钦佩,为之癫狂,为之痴怨,为之贪恋……
初读《红楼梦》时,年龄不大,只觉开头的故事虚幻,而中间的故事细腻,但始终因人小而书厚,不曾坚持读完这本经典名著。
时隔二十多年再次提到《红楼梦》,是因为读到了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董梅著作的《董梅红楼梦讲义》这本书。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方才完全明白“为什么《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如此高!”也非常认可本书书封上的一句话:为你量身定制的阅读地图!
在《董梅红楼梦讲义》这本书中,共分为七个部分,其实也是从七个大的主题与方向来研究《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它们分别是:红楼俯瞰、生活美学、文学杰作、象征符号、哲学大观、社会百态,以及红楼如梦。若你是“红楼小白”,那你应该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
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让我欢喜,因为本书是作者三十年潜心研究《红楼梦》得来的成果,其观点之独特,见解之深刻,脉络之清晰,文采之美妙,这一切都让我心生敬佩。
读完本书第一部分后,我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之下了解到,《红楼梦》的结构精妙而宏大。读完本书第二部分后,方知《红楼梦》中蕴含着多么丰富的生活美学,从红楼服饰与人物、美食、中式空间的审美、器物审美与人格投射,以及节日体系等方面,皆顾及周全。读过本书其他部分后,同样可以体会到董梅教授的剖析之深和《红楼梦》布局之妙!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喜欢怀旧。每当听到《红楼梦》影视剧中的歌曲时,一股浓浓的红楼儿女情,瞬间扑面而来。最喜欢“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一句歌词,它同时也出自《红楼梦》中黛玉的《葬花吟》。
电视剧中或者书中,《红楼梦》中的黛玉一角,尽情演绎着一位痴情才女的戏码,而《红楼梦》之外,作者曹雪芹又是何等的才子,才能够诗词歌赋无体不备!
对于诗词歌赋的赞美,在本书的第三部分第五小节的“致敬诗史”中,如果各位小伙伴感兴趣,可以选择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说:红楼一曲虽终了,却引得无数痴男怨女或叹息,或迷惘:这世俗之中,纷纷扰扰,究竟生来为哪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