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洞识”—阅读《哲学之树》的笔记

“洞识”—阅读《哲学之树》的笔记

作者: edupioneer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09:35 被阅读147次

    以下文字是阅读《哲学之树》的笔记。《哲学之树》(美)庞思奋
    电子书下载:http://vdisk.weibo.com/s/zscwXraY83a_z
    The Tree of Philosophy: a course of introductory lectures for beginning students of philosophy
    英文原文在线阅读:http://www.hkbu.edu.hk/~ppp/tp4/

           我很喜欢“洞识”这个语词。这个语词特别有一种现场行为感,恰如我们正借助一个“洞”来感知识别事物和现象中被隐藏或者遮蔽起来的某个部分。
           事物和现象的某个部分被什么隐藏和遮蔽起来了呢?隐藏和遮蔽起来的是事物和现象的什么部分?突破隐藏和遮蔽的“洞”又是如何形成并寻见的呢?……
           任何事物和现象能被我们直接感知一览无余的是其表象,其本质本源并不是直接显露的 ,而是被层层遮蔽掩盖起来了。这就使得我们欲感知识别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本源,就必须要透过这层层遮蔽。透过层层遮蔽的方法便是寻见和开挖“洞”。
            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一方面是说儿童对周遭的事物和现象会有天性的惊奇,一方面是否也意味着儿童纯净的心智,没有过多的遮蔽,更加接近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本源呢?
            从某个角度而言,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是否会遮蔽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本源?人类的文化知识原本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认知和把握世界,更好地感知识别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本源,但这个预期和料想的目标并没有完美地实现。相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类的文化知识反而成了事物和现象本质本源层层遮蔽,  所以,我们现在学习的人类文化知识,一方面为我们探求事物的本质本源提供方法上的支持,一方面又为我们探求事物的本质本源制造了困难。
            我们如何能在运用文化知识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本源的同时,不断地揭开在事物本质本源上的层层遮蔽呢?那就需要用到“洞识”的方法。用我们的层层深入到本质本源的思考来掘这个通向事物本质本源的“洞”。

    思考,尤其是层层深入的思考,是我们通达事物本之本源的工具。              

           “洞识”对应的英文单词是“insight”,这个单词如果直译的话应该是“在里面看”,或者直译为:“内视”。
            为了进一步了解“insight”的语源,我查阅了英语语源在线词典https://www.etymonline.com/

           insight (n.)
            c. 1200, innsihht, "sight with the 'eyes' of the mind, mental vision, understanding from within," from in (prep.) + sight (n.). But the meaning often seems to be felt as "sight into" (something else), and so the sense shifted to "penetrating understanding into character or hidden nature" (1580s). Similar formation in Dutch inzigt,German einsicht, Danish indsigt.

            用心灵的眼睛,内心的视觉,从内部得到的理解。但是这个意思似乎经常被理解为“视觉进入”了(别的东西里),所以这个意思就变成了“深入理解人物或隐藏的本性”。

            对“洞识”这个概念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我们再来看看书中关于撰写“洞识”论文,有哪些建议。
             如何写洞识论文?书中给出了如下的建议:
            1. 是什么?这个段落为主讲了什么是洞识论文。是用“哲学方式”对“任何主题”的“简短”“思考”。其中最关键的部分是:究竟什么是“哲学方式”?这个段落还提到写作之前要做的准备。这个准备就是思考,针对主题的聚精会神的多次思考。主题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关于“哲学方式”。黑格尔说,“哲学认识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反思”,就是跟着事实后面的一种反复思考。层层递推式的自我提问是反复思考的形式脚手。
            2. 怎样写?简洁、紧扣主题、自己的反思、批评、分析以及看法。尤其重要的是“自己”的洞识!建议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书中特别强调把哲学家们的经典名句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述。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呈现,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阐述,能使观点、主张等都内化成自我思维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洞识”—阅读《哲学之树》的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im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