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梳理217--226

《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梳理217--226

作者: 吉林付巍巍 | 来源:发表于2024-01-25 12:01 被阅读0次

1.交代学习任务和本文学习方法

今天给你们发同一课文的两个版本,希望你们通过比较两个版本的注解去理解文义。文章的注释是理解文意的帮手,更重要的是注释本身也是学习的资源。通过对不同注释加以比较,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17

2.说说你们在看两种不同解释时候的痛苦和矛盾。

a.关于注音“臣闻求木之长者”的“长”。

在比较中确定读音,结合相关寓言故事(揠苗助长)确定读音,根据文章排比句式求证

b.“浚”的意思。“疏通”还是“深挖”。

c.两个版本的内容进行比较,大家觉得删好还是不删好。

要从主题的角度看删掉和不删掉有什么区别?当然可以从结构的角度,语言的角度,文章的气韵的角度来看,删了以后到底有没有影响 。220

文章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结构——开头先比喻,引出“积德义”重要;然后再说反面的情况,引出反面的举例;最后一段,“宏兹九德”再加以重申和强调,“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这样,前后照应更加周密。

修辞——排比句,对偶句(骈体句)。骈散结合222

d.对比朗读。结合背景确定朗读的情绪223

3.续写: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文为镜,又可以怎样?

4.写格言:根据这篇课文的具体句子概括格言

相关文章

  • 每日摘录(4月17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这句话摘录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大意...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谏太宗十思疏

    臣听说如果要求树木长得高大,大树要有稳固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又远又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

  •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唐代 ·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

  • 谏太宗十思疏

    唐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

  • 谏太宗十思疏

    占位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

  • 练字|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 唐 ·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谏太宗十思疏》课堂实录梳理217--2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kv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