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宋跃卓 刘岩《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7日 编辑:省人社厅苏扬
——对锦州市农产品加工行业的调研报告
摘要:对农产品加工的调研中发现,锦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八大板块建设具有集团化、模块化发展特征,基本符合现代农产品加工发展方向。但是仍存在规模扩张和精深加工、投入依赖和自我再生、生产方式和结构转型之间矛盾引发的各种冲突。如何化解这些冲突,还是要从生产的转型升级入手,建立新型的现代农产品加工模式,突出整合资源,以技术带专业化的发展的模式,达到链条化的规模经济效益。
关键词:模式转型;可行性;方向;调研报告
在经济转型时期,下行压力使整个体系面临重新组合和调整。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传统行业,随着农村生产进步和生产结构调整,越来越显示出与其它领域相衔接的地位。然而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模式已经跟不上现实发展要求,或者说,它已经不适应农村生产结构的要求,有的可能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起到了阻碍作用。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如何深入了解现存的模式,以期探讨模式的适应性成为我们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锦州市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的目的是探索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和方向,之所以探索可行性,是因为现有加工模式已经形成,如何在现有模式下,吸收现有经验,打破现有模式,发展一条更适合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加工业成长的新路,推动加工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1 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模式的现状
在对锦州市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模式的调研中,对全市农产加工业的总体的能力和水平做了细致归纳。初步结果是,截止调查时点止,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37家,其中粮食油料加工企业235家,水果加工企业20家,蔬菜加工企业25家,畜禽及蛋奶加工企业73家,水产加工企业9家,林木加工企业39家,其它36家。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
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锦州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集团化的生产模式。他们的集团化不是组织结构的集团化,而是以生产的产品为标准形成的松散的生产体系,初步划分了八个农业产业板块。一是以元成科技、五峰科技、跃进集团、恒信集团、晶超米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经营体系;二是以辽宁绿源肉业、北镇闾伊顺为龙头的肉羊肉牛生产加工经营体系;三是以百通集团、大实食品、圣田公司、燕邦公司农产品为龙头的蔬菜生产加工经营体系;四是以金源酒业、盈月公司及北镇葡萄鲜储为龙头的水果产地初加工鲜储经营体系;五是以金实集团、宏伟集团、尹家熏鸡、嘻道食品为龙头的畜禽产品加工经营体系;六是以辉山乳业(锦州)公司、益多乐乳业、双八乳业为龙头的乳制品产业加工体系;七是以达莲水产、裕海海珍品、笔架山食品为龙头的水产产业加工经营体系;八是以绿色芳山有机食品、虹螺公司为龙头的花生生产加工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中的体系建设,使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这一模式的形成推动了加工企业的提档升级,保证了行业利税增长、农民增收,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该市加工业的支柱产业。
2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贡献
2.1农产品加工已经成为工业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市加工企业437家。截止2015年末实现营业收入461亿元,带动农户84.7万户。
分品种
合
计
粮食
加工
出口菜
加工
水果
加工
蔬菜
经销
花生
加工
水产品
加工
禽类
加工
鲜蛋
销售
生产量
(万吨)
500
20
40
200
10
15
10
20
销售收入
(亿元)
461
200
20
140
40
15
20
16
10
带动农户
(万户)
84.7
20
18
4
25
8
1
1.7
7
其中:1、粮食加工业可加工粮食500万吨以上,产值200亿元。2、出口菜生产加工可生产腌渍菜20万吨,其中出口11万吨,带动了周边33个乡镇,近18万农户,25万亩出口菜生产基地,年产值达20亿元,增加农民收入1.8亿元,户均增收1000元。3、水果加工储藏年加工储藏葡萄40万吨,生产浓缩果汁1.5万吨,北镇现有恒温库40万平米,葡萄鲜储能力18万吨,带动12个乡镇,4万户农户种植葡萄20万亩。4、蔬菜产、运、销年经销蔬菜200万吨,销售收入40亿元,带动40余个乡镇,25万户农民发展蔬菜生产100多万亩。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近25亿元,带动20多个乡镇,6万余农户。5、花生米生产加工年加工能力10万吨,带动8万农户,76万亩花生生产,年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6、水产品加工、运销年生产加工海参、海蜇、虾、蛤贝等水产品15万吨,批发销售海产品3万吨,销售收入20亿元,带动5个乡镇,1万户渔民发展渔业生产。7、禽产品养殖加工年加工肉鸡10万吨,产值16亿元,带动10余个乡镇,1.7万户农户养殖13000万只,人均增收1100元。8、鲜蛋年销售鲜蛋20万吨,销售额10亿元,带动20个乡镇,近7万农户养蛋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
2.2经济指标贡献明显
农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总额140亿元,比上年同期138亿元增加2亿元;销售收入461亿元,比上年同期415亿元增加46亿元;实现净利润22亿元,比上年同期18亿元增加了4亿元;实缴税金4亿元比上年同期3亿元增加了1亿元[1]。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2壮大龙头企业、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
目前,锦州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企业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1家。他们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方式,不断引导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产业化基地建设中,变“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多乡一业,数村一品”,变“户自为战”为区域性发展。目前,全市蔬菜棚室面积达到173万亩;优质肉牛羊达340万只;优质水果达到78.5万亩;花生种植面积达到76万亩;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55万亩;海淡水养殖面积达到70万亩。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优良的原料资源。
3 农产品加工业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加工的集团化、板块化的发展对农业发展和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规模扩张和精深加工、投入依赖和自我再生、生产方式和结构转型上还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制约了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
3.1简单化投资与集团生产的矛盾
在加工业的发展上还是简单的依靠项目投资,在“摊大饼”和抱团经营上存在两难的选择。2016年上半年锦州市的农产品加工在建项目20个,分布在黑山、北镇、凌海、义县和松山新区。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凌海富民、锦州奥鸿药业)、5亿元以上2个、1亿元以上7个、5000万元以上3个、1000万元以上6个。受经济形势下行影响,投资力度减弱,主要原因是在政策性扶持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受银行信贷规模和还款额度的制约,限制了扩大经营。由此反应出企业总体竞争力不强,对政策依赖大,适应市场能力较弱,对集团化生产的扩张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3.2规模扩张和精深加工的矛盾
尽管获得了较大发展,但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仍然较小,全国性知名企业较少。由此带来了扩大企业规模和生产成果质量提升带来的成本成倍增长之间的选择性难题,有可能导致在扩张企业规模时,忽视了技术进步,使产品向精深加工模式靠拢的这个条件被舍弃的危险。目前看,一些倒闭的企业或资金周围困难的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些矛盾。反而一些把精力放在精深加工上的企业却获得巨大的生存能力。如三寅食品有限公司,在饮品加工方面向精细化方向有所延伸。从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看,这也是一个方向,日本东京大学的今村奈良臣主就指出,“可以通过3个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改变农业发展前景”。[2]
3.3投入依赖和自我再生的矛盾
加工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有的主营业务不在本地,有的是通过其它行业扩张产业链而在本地设厂,这样就形成了对域外企业的依存度较高,域外企业给与本地企业投入资金多,企业发展就好,一旦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就会面临停产或倒闭风险。所以企业的再生能力和对企业的扶持程度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李斯特认为,政府不能作为“守夜人”,要做“植树人”,应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对处于幼稚期的企业进行扶持与保护。也就是企业能不能开工规模化生产需要主管部门在利益均衡上起到公平协调者的作用,不只是在纷争的时候,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主管部门要有公平的协调制度给予企业方便。这不仅仅是企业自我再生的需要,而且在域内加工业自我再生方面提供便利。
3.4生产方式和结构转型的矛盾
目前的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方式是依靠融资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主要培育初级产品,个别企业有品牌意识,开发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全国知名或百年以上的大品牌较少。即使有了品牌,在目前的生产方式下也很难获得较大规模的扩张,起到了区域带动作用。如尹家熏鸡,具有强大的品牌优势,生产技术也实现了机械化也带动了其它企业的跟进,但还没有起到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作用。所以生产方式的现实化制约了生产结构的转型,怎样转才能促进农业的生产方式的转型这是农产品加工行业面临的难题。
4、农产品加工业升级转型的路径和建议
锦州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产业、劳动力、市场、物流、信息等生产经营要素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要利用和放大这些优势,建设生产规模大、加工产品新、加工工艺高的农产品加工体系。重点依靠已经形成的以玉米为主的深加工,以花生为主的油料加工,以出口菜为主的蔬菜加工,以葡萄为主的水果加工,以生猪、白牛、禽蛋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以海参为主的水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以秸秆综合利用等八大加工产业体系,做大做实发展基础,在推动升级换代和生产方式转变以及结构调整有所动作。
4.1坚持走规模化生产、技术带专业化加工的路子
重点建设7条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沿102国道双羊至沟帮子段,建设完善以大米加工为主产业带,加工大米40万吨,实现产值40亿元;沿102国道沟帮子至黑山羊肠河段,建设完善以禽加工为主产业带,加工禽产品40万吨,实现产值45亿元;建设沿凌海、滨海新区海珍品养殖加工产业带,养殖加工海珍品10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建设沿大凌河凌海义县段盐渍菜原料生产加工产业带,带动20个乡镇35万亩蔬菜园区建设。实现小菜加工产值20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建设以黑山肉牛、北镇肉羊、义县乳制品、凌海生猪养殖加工产业带,带动全市猪牛羊养殖基地建设,加工牛羊产品及乳制品15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建设沿郑新线花生加工产业带,发展花生种植面积150万亩,实现加工产值30亿元;建设以北镇15万亩优质葡萄为主的葡萄产地初加工加工基地,大力发展葡萄酒、饮料加工,实现产值10亿元。
4.2实行整合资源扶持企业发展政策
采取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的措施,将涉农的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集中应用和装备农产品加工业,形成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全市一盘棋的局面。各级农业发展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科技扶贫资金以及各种农业专项资金等都要向农产品加工业倾斜,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
4.2.1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在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引导企业扩大规模向融资市场找出路,改变企业与银行间单一的贷款融资方式;积极鼓励、支持非农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突出搞好招商引资,积极争取金融部门信贷支持。政府部门为优质企业提供信贷担保。
4.2.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要把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重点支持规模型、特色型、科技型的产业和企业。金融部门要改变年初贷年底收的老路子,根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特点进行信贷支持。
4.2.3认真落实有关配套政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编制土地规划时,要统筹安排,优先保证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用地需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非农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优先保障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4.3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间关系问题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程中了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加大对返乡农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力度。优先安置他们,并给予接收企业一定优惠政策。
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农业生产与加工快速融合,使加工企业与农民利益均享。另一方面,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引导农民按照加工业要求安排农业生产,实现在生产、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增值,使各种利益关系通过以上环节有效联结起来,让企业与农民共赢。
4.4转变企业经营理念
针对部分企业依赖心理(要政策、靠补贴、靠银行、靠免税)开展各种转变经营理念培训,提高企业发展要靠科技、靠市场、靠质量、靠经营特色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锦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北京:中国统计信息网,2015-05-03.
[2]竹子.国外创意农业的五种模式[EB/OL].新三农(微信公众号),2016-10-01.
[1]
宋跃卓,1971
[2]
刘岩,1969
大家也在搜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辽宁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网 辽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系统 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大姚县公众信息网 贵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海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池州市贵池区人力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 大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电脑版转码声明
提示:原网站已由百度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