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初识:
拼音:páo dīng jiě niú
解释:庖丁解剖了整头牛。比喻通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从而做事得心应手。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内篇·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二、成语故事:
年代:战国
主人公:庖丁、文惠君(梁惠王)
情节:有一天,梁惠王想吃牛肉大餐,就找来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子给他做个全牛宴。这个性丁的厨子果然不一般,上来就在梁惠王面前表现了一段“freestyle”——用杀牛的声音表演了一段当时的流行音乐《桑林》和《经首》。梁惠王一听,瞬间认为眼前的一定是高人啊,就问他为什么这么6,并且虚心请教。
这姓丁的厨子一听,连大王这样的“大大”都来向我请教了,俺一定得好好表现啊,于是就说了下面这一番大道理:
俺啊,就是明白了解牛之“道”——原本在俺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但经过多加练习,在我眼里所有牛都已经不完整了啊。俺对牛啊可以说是了解到了极致——每一块肉,每一根骨、每一根毛,闭上眼都知道在哪。看俺这把大刀,都用了十九年了,杀了不下几千头牛了,还是锋利依旧,而别的屠夫没多久就要换一把。正是因为俺对牛身上每一寸都十分了解,才能轻松杀牛给大王吃啊!
梁惠王听了,大大地点了个赞!总感觉学会了什么!
三、以古论今:
丁大厨通过实践,发现了轻松解牛时的方法律,接着通过练习掌握了高超的解牛技巧。由此可见,要熟练掌握一项技巧,不仅要靠智慧,还要靠勤奋。
现实中多少人浮躁不堪,虽掌握了高潮的技巧,却没有勤加练习,因而难成大家!
四、同一典故:
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切中肯綮(q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