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时代,也读过《庖丁解牛》,只是作为学习任务,没有深入思考,应付考试即可。
庄子讲庖丁解牛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庖丁的技艺,后人们对文章的解读,多数也从技艺娴熟的角度,评论掌握技术的方法与程度。
在这个故事里,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庖丁身上,忽略了另一位主角“牛”,在没有感觉中被分解,说它幸福,临近死亡,却全然不知,比安乐死有过之而无不及,说它恐怖,不知不觉中以被分解,转瞬间,生命就消失殆尽。
牛之所以没有感觉,源于庖丁按照牛的感觉来运刀,刀在牛的体内运动,牛把刀误认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即使有感觉,也认为是正常的。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项自己经常遵守的规则,日复一日,规则的正确性已经深入骨髓,即使这个规则是错的,自己不会察觉。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牛一样,生活看上去一片幸福美满,充满爱意。身心早在不知不觉被侵染,有朝一日发现的时候,也就是轰然倒塌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