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比偶像更重要的是榜样

比偶像更重要的是榜样

作者: 冰底学堂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10:15 被阅读0次

有没有人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刷朋友圈?

人类的一个特点是对自己研究得不太清楚。全国大约八九亿人在刷朋友圈,想过这个问题的估计没超过几百人。

我大致琢磨了一下: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交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只不过社交需求有不同满足途径,有些人喜欢线下现实社交,有些社恐或内向的人,倾向于线上社交,刷朋友圈就是其中一种。

刷朋友圈的快感,不仅在于缓解无聊,更深层次的解读是,你会证明你和这个社会是有联系的,或者你认为自己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除了上面这些,刷朋友圈的行为还体现出一个非常隐秘的需求,就是在寻找榜样。当信息流快速划过,你会发现,“哦,他是这么活的。”“哦,她在做这个事情。”

别小看这些“哦”,它们会给你带来很多触动,很多启示,很多参考,甚至很多力量。总结起来,你在寻找榜样。

同样的道理,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一个人?

虽然每个人都在关注着或远或近的一些人,但很少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你不理解你的行为,但你一定能理解你的感觉——“嗯,有意思。”“嗯,有道理”,“嗯,有力量。”

这些“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榜样的作用。

人生的一个很大误区在于:很多人在寻找偶像,其实改变你的是榜样。

01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偶像和榜样有什么区别?

首先,是“高度”区别。一般来讲,人们会认为牛逼到够不着的人,才能称之为偶像。那些优秀但可以追上去的人,统统叫做榜样。这个“高度”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完全主观。这是为什么经常:你的偶像,在另一个人看来,什么都不是。

其次,是“远近”区别。偶像一般距离比较远,远了才容易成为偶像;榜样一般距离比较近,近了所以只能成为榜样。秦皇汉武是一些人的偶像,他们远在两千年前;玛丽莲·梦露是很多人的偶像,她在一万公里以外的美国;歌手明星是很多人的偶像,他们大多只出现在电视里。有多少人拿天天见面的父亲和班主任当偶像呢?有时候不是他们不牛逼,而是太近了,近到你只认为他们是榜样。

偶像和榜样,还有“范围”区别。在大众的语义里,偶像一般用来指娱乐明星,很少有人指事业偶像,基本没人指生活偶像。但工作上一定是有事业榜样的,生活也是有生活榜样的。

02

为什么说,比偶像更重要的是榜样?

这要从影响效果的角度来讲。

大多数人没有偶像,但他们一定有榜样。对于有偶像的人,也可以问问自己,是偶像给自己的力量更多、更持久,还是榜样给自己的力量更多、启示更多?

你爸爸可能不是你的偶像,但他为人处事的方式、对待家庭的责任感,可能是你的榜样。那位看起来土不啦叽的邻居大哥,可能不是你的偶像,但可能是你的榜样。你妈经常拿他的成绩、他考上的大学、他找到的工作,在你脑门前晃动,刺激你,暗示你,“你也得这样”。榜样之于你的作用,应该比“囊虫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更有激励作用。

榜样为什么比偶像更重要?

因为榜样更容易比较,而偶像大多用来仰望。

“比较,攀比,嫉妒”,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不是贬义词。甚至可以这么说,“比较”是人的原动力。人天生就爱比较,比美,比长相,比身高,比座驾,比谁先去火星。奥运会等体育赛事也在不断比较,中考高考也是在比较,国家之间也在暗自比较……

不比较,每个人都佛系,社会进步怎么有动力?

但是,这里有个关键:人通常只跟接近的人比较,对于实力悬殊的人,通常只能仰望。

新晋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财富7750亿人民币,你不嫉妒,因为落的太远,没有可比较性。但是如果你的舍友,变成了你们省的首富,你不仅激动地睡不着,估计还会嫉妒的发了疯。

换句话来讲,偶像贝佐斯对你不构成刺激作用。而优秀同学的榜样,却能给你电击般的激活。

英俊帅气的贝克汉姆娶了貌美如花的维多利亚,你不嫉妒。但如果你身边一个你看起来很挫的人,娶了你的梦中情人,估计你会从此怀疑人生。

这就是近距离比较的作用。

同桌从倒数第一名,一跃到了第一名,对你的刺激是深深的。但如果你贴一张北大的学长照片在桌上,能激励多久?

在职场,才来三个月的小王,业绩远超工作三年的你,刺激不?刺激。刺激到你想把他干掉,或者把自己干掉。但是每天默念销售大神乔吉拉德的故事,对你构成长久刺激吗?很难。

耶,“榜样比偶像更有效”这个认知还可以用在管理上。

03

榜样为什么比偶像更重要?

还因为榜样更容易高频触达。我们有多少个偶像?很少。我们有多少个榜样,很多。结果就是,我们经常接收到榜样的影响,但很少受到偶像的辐射。

而人的动力偏偏是不能持久的。大多数人的动力,跟手机一样,过几天就没电了。也跟吃饭一样,今晚吃了,明天又饿了。榜样带来的力量,就是精神食粮。精神食粮跟物质食粮一样,需要不断吃。也就是说,积极的影响不能断。这点,错不了。

偶像呢,他们带来的精神激励也许是巨大的,可惜太远,而且并不高频。

但是榜样可以。

刷个朋友圈,看到有人每天早上都在跑步。你触动了:这个人,在坚持方面,是我榜样。

刷个微博,看到有人从180斤,两个月瘦到了120斤。你激动了:这个人,在毅力方面,是我榜样。

刷个公众号,看到一个曾经跟你差不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底层爬了上去。你感动了:这个人,在努力方面,是我榜样。

如此看来,榜样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多、更全、更细致、更直接。

叶子老师说,在这个时代,激励一个人的不是挂在墙上的爱因斯坦,也不是触不可及的富兰克林,而是身边那个你可以感知的人,一个学姐,一个老师……

很多人在榜样的带动下,一步一步,做成了一件又一件事。

04

人生应该找榜样。

榜样可以不止一个,在某方面值得学习和靠近的人,都可以成为榜样。

我没有偶像,但我有很多榜样——事业榜样,人生榜样,甚至生活榜样。

我的一位肩颈按摩师,是一位盲人,十六岁刚考上重点高中,结果得了红眼病,家里没钱治,从此失明了。后来,他跟另一个盲人按摩师结了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首付买了套房,现在还生了一个眼睛很好的娃。但是每次跟他聊天,都能感受到他的阳光、和善、积极,没有一丝抱怨,没有一点消极。我每次跟他聊天都非常愉快。我觉得,在生活态度上,他就是我的榜样。

榜样也许不至于令人仰望,但在某方面,一定值得你学习。

毛主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会持续给自己找榜样,帮孩子找榜样,帮员工找榜样。

找对榜样,是改变人生的开始。

作者:晋早,《大学迷茫问答》《底层能力》等图书作者,冰底学堂品牌创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偶像更重要的是榜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lf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