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书先读人:路易斯生平(编)
1、C.S路易斯是现代最著名、学识最渊博、也是最经常被引用的基督徒作家。他被称为“怀疑论者的使徒”。(P.S.美国牧师作家提姆凯乐被称为21世纪的路易斯,后者也致力于向怀疑论者传福音;凯乐《为何是他》以及N.T赖特《纯.基督教》两册护教著作都深受路易斯影响)
2、路易斯1898年出生在爱尔兰,路易斯从小就喜欢阅读和创作,他喜欢《格列佛游记》、乔治·麦克唐纳(George MacDonald,1824~1905,P197引用过他的言论)以及北欧神话,这为路易斯日后的童话小说创作提供了灵感源头。9岁时母亲去世,随后他就被送往英格兰一所寄宿学校,从此逐渐远离了父亲。14岁时受到当代理性主义的影响,成为一名无神论者。后于1916年(18岁)考上了牛津大学。
3、1917年,路易斯离开学校,志愿参加英国陆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他十九岁生日的那一天,他到达法国的索姆河谷(Somme Valley)前线,经历了一次阵地战。在1918年4月15日那天,因为英国军队一枚失了准头的炮弹,他受了伤,他的两位同伴则被误杀。路易斯在康复期时陷入抑郁及思乡之苦。(路易斯刻意在他的生平中淡化这段战争记忆,参《惊喜之旅》)
4、1918年战后复员,继续在牛津的学业。他26岁登上牛津大学教席。1925至1954年在牛津大学任教,当选为牛津大学马格达伦学院研究员,担任英语与文学教职长达29年,教授古典文学。
5、牛津任教期间,他与托尔金结识为好友。于1931年,路易斯在后者的影响下成为基督徒。他在自传《惊喜之旅:我的早年生活》中写道:“1929年的圣三一学期,我投降了,承认神就是神,并且跪下来祷告。或许,那晚我是全英国最沮丧、最不情愿的归信者。”
6、路易斯成为基督信仰的宣传和护教者,开始写作基督信仰的著作,如《痛苦的奥秘》——成为路易斯首次发表成功的作品。
7、英国广播公司(BBC)宗教广播主任詹姆斯・韦尔奇牧师(Rev. James Welch)在阅读路易斯写于1940年的著作《痛苦的奥秘》(The Problem of Pain)后,就邀请他去电台演讲。1942到1944年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路易斯在牛津大学任教,他同时在BBC的电台做了一系列的演讲。这些广播的讲章后来刊在三本小册子:《支持基督教的理由》(The Case for Christianity, 1942)、《基督徒的行为》(Christian Behavior, 1943)和《超越人格》(Beyond Personality, 1944),后来这三本小册子集结成一本《返璞归真》(Mere Christianity)。2000年,《返璞归真》在《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的投票中成为20世纪最佳书籍。
8、作为基督徒的路易斯,最开始以著名的护教者身份闻名,但他认为最能表达他意见和信念的是小说,他将宗教寓于神话和小说中,是因为他认为这类故事形式最适合他要表达的思想(这与托尔金的理念互通——基督教世界观的传播者)。
9、在小说中,路易斯最有名的作品是他那七册儿童故事书——《纳尼亚传奇》。纵观其一生,他有60多部不同文体的著作,包括诗歌、寓言体小说、大众神学、教育哲学、科幻小说、童话故事、神话重述、文学评论、书信及自传。
10、路易斯在近60岁的暮年与美国犹太裔作家乔伊相恋,乔伊为路易斯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和惊喜,路易斯曾对朋友说:“本以为20多岁时已错失了的快乐,谁知竟在花甲之年重拾。”不幸的是,乔伊在两人结婚3年后因骨癌去世,深重的哀伤敲击着这位向来冷静自持的护教家,过去他为信仰建构起的庞大理据,在失去挚爱的悲痛前纷纷崩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路易斯比过去更深刻地领悟到苦难的真相,他依然相信苦难是上帝唤醒人的方式,并明白了“悲痛是一个过程”,他将这个过程记载在《卿卿如晤》一书中。
11、1963年11月22日,刚好在他65岁生日前的一个星期,路易斯在下午5时30分在他的睡房晕倒,数分钟后就过世了。但传媒对他过世的报导完全被约翰・F・肯尼迪总统(President John F. Kennedy)遇刺事件盖过,肯尼迪比路易斯早一小时过身。2003年,路易斯被加到圣公会的日历中,成为应该被纪念的圣徒。
12、路易斯中译本传记:Alan Jacobs,《纳尼亚人 :C.S. 路易斯的生活与想象》;麦格拉斯,《C.S路易斯:天赋奇才,勉为先知》;彬贺姆,《鲁益师的奇幻王国与真实世界》;希卜黎,《幽谷之旅》;《惊喜之旅》(路易斯自传)。
(二) 《返璞归真》的思想结构
(1)书籍简介
书名:纯粹的基督教(Mere Christianity)——源自清教徒理查德.巴克斯特
中译:汪咏梅(汪的博士论文研究路易斯,《理性、浪漫主义和基督教:C.S路易斯神学思想研究》,国内首部针对C.S.路易斯的神学思想研究专著)
中译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译新版:精装版
另有中译本:余也鲁译本,海天书楼;东南亚神学院,《如此基督教》,廖涌祥译本;香港辅侨三小册。
(2)内容梗概
本书分为四部分:“是与非——发现宇宙意义的线索”、“基督徒的信念”、“基督徒的行为”、“超越人格——三位一体教义初阶”。前两部分主要论述方式是从道德论证证明上帝存在,接着从有神论转成基督教信仰的一神论,开始介绍基督教信仰。第三部分讲述了基督教信仰的道德行为意涵。第四部分转向基督教神学的基本观点,也就是三位一体的教义。详述如下:
(3)逐章思想概述
1、第一章 是与非:①、介绍“是非律、人性法、自然律”的概念;②、人性法不是本能,也不是社会规范;③、论证人性法真实存在;④、进一步论证自然律背后的第一因力量(分析唯物主义观点和宗教观点,前者认为自然律是偶然的,后者认为背后有推动力促使);⑤、既然存在第一因推动力,自然律会使得我们感到不安——路易斯还没开始谈论基督教,仅仅就着自然律进行阐述——只有感受到自然律的不可否定性,基督教才开始说话(P45)——自然律要让我们沮丧,不经历沮丧就想获得安慰是不可能的(P45),基督教就从沮丧开始介入!
2、第二章 基督徒的信念:①、分析两种上帝观:上帝超越善恶,泛神论,无善恶;上帝绝对善,有祂自己的立场(P51-52,对后者的上帝观促使路易斯对基督教产生好感和青睐;这一思想历程与奥古斯丁很雷同);②、路易斯进一步揭露二元论的谬误,他几乎采用奥古斯丁的“恶是善的缺失”来论证其破口,从而证明恶是善的堕落所形成;③、接着,路易斯进一步引介“善的缺失形成恶”的神学叙事——自由意志及恶的发生(P59的问题,几乎就是“休谟难题”)——对陷入恶的世界,神做了什么(P62-63)。对此,路易斯提出著名的“令人震惊的选择”(P63-64)——如何称呼耶稣,你只能在救主、恶人、疯子三者之间做选择;④、论证耶稣道成肉身的救赎如何成为必要,路易斯基本采用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安瑟伦的方式(加尔文也曾延续使用)——神性与人性在救赎工作上的两者必要性;⑤、救赎行动到来的是新生命,而新生命藉由洗礼、信仰、圣餐传递给我们。
3、第三章 基督徒的行为:①、首先介绍基督教道德的三个部分,路易斯以舰队为比喻列出三部分分别为“人对人”“人对己”“人对神”;②、接着介绍两组德性中的第一组,基础德性(谨慎、节制、公正、坚毅);③、路易斯针对社会道德议题,简单分析了基督徒的道德观在运用在世俗社会的可行性(本质而言,路易斯秉持两国论思想;另参P116);④、在第二节,路易斯已经强调德性是品质而不是行为表现而已;因此在这一他从精神分析角度处理行为问题——行为背后的原材料不同,从而会构成行为表达差异——故此,我们不应以行为作为优质人格的判断标准;⑤、介绍性道德,并强调性道德与社会得体标准是两回事;⑥、接着介绍基督徒婚姻观(婚姻一体、一生一世、离婚、婚约与爱,以及互补主义思想);⑦、论宽恕(循序渐进的宽恕操练);⑧、路易斯坚定认为骄傲是最大的罪;⑨、接着开始分享第二组道德,神学道德——信、望、爱;首先论爱,路易斯指出,爱不是情感状态,而是意愿状态;喜欢不是美德,但它会激发爱这种美德;自然的喜欢使我们更容易爱,但也会与爱冲突;爱与感情有区别,但爱能产生感情;⑩、望:建立两个国度子民的心态;⑪、信心第一层面:接受教义;⑫、信心第二层面:信靠顺服
4、第四章 超越人格——三位一体教义初阶:①、首先为这一部分写作辩护,强调神学是“关于上帝的科学”(这是日后英国神学的特色,参T.F 托伦斯),继而分析创造界具有上帝的影子;②、解释三位一体教义,采用三维立体比喻加以类比(唐崇荣牧师喜欢使用的类比);再度强调神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会是这门科学的技术器械——实验室设备;③、解答向神祷告的时间困难——论证神超越时间;④、路易斯将三一论描述为“舞蹈/戏剧”(提姆凯乐传承这一论说),并描述基督降世为人达至“好的感染”;⑤、进一步分析“好的感染”——基督降世,使得人类当中有了一个人获得新生命,从而使得任何靠近祂的人可以获得这种新生命;⑥、澄清两个误会:神造人之初没有使得人成为完全者;被基督感染并不意味着成为完全一致的同质体;⑦、谈论基督徒活出基督生命(路易斯谓之“装扮成上帝儿子”);⑧、成为基督徒意味着进入基督之中;⑨、计算代价;⑩、成为基督徒是成为新人,而不是成为好人;⑪、新人已经开始,并将展露出来。
(三) 路易斯的思想:《返璞归真》和“三个路易斯”
C.S.路易斯(1898-1963),26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文学教授,这个头衔保持到他退休。他在一生中,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故而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三个路易斯概念,取自《返璞归真》华师07版,飘口简介):
(1) 杰出的牛津剑桥大学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代表作包括《牛津英国文学史16世纪卷》。
(2) 深受欢迎的科学幻想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包括“《大空》三部曲”和“《纳尼亚传奇》七部曲”。
(3) 通俗的基督教神学家和演说家代表作包括《天路回归》《魔鬼家书》《返璞归真》《四种爱》等等。
基于三个路易斯,我们可分别聊聊各自对应的思想特征:
(1) 作为批评现代性的教育者
①、路易斯研究一直以来都只注重他作为文学家和神学者两个身份,作为教育家的路易斯近年才被重视。由于现代文学教育危机引发的一系列讨论,作为教育家的路易斯引发学界注意,如以下三册研究文献:C.S Lewis: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2009年;Classical vs. Modern Education:A Vision from C.S Lewis,2017年;C.S Lewis:An Apologist for Education,2015年。
②、《被弃的意象》:描绘了作为"中世纪艺术巅峰之作"的中世纪宇宙模型——代表客观价值信念的"道"(Tao)——对现代性价值主观论的批判。
③、《人之废》:捍卫“道”,并且强烈批评失去“道”的现代主观、相对之毒。
(2) 作为基督教世界观的宣传者
基于路易斯归信经历的探讨:路易斯的归信是一场“惊悦之旅”:①、从无神论到有神论:路易斯之有神论酝酿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演的过程:有A,因此有了B,又因此有了C。它更像一个结晶过程,忽然之间,那些到目前为止不相连、不相关的事物被纳入一套更为广大的计划中,而这套计划既肯定每一事物的有效性,又表明它们之间的彼此关联。每一部分都各就各位。一旦事物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被看待,理论与观察之间便呈现出根本上的和谐(注意《返璞归真》第一章标题:发现宇宙意义的线索【clue】——路易斯强调,世界缀满了这些线索,若将他们一个一个单独来看什么也证明不了,但若纵观全局,却提供了一份累积性的证据);②、从有神论到天启基督教:从对泛泛的相信(有神论),到对基督信仰的特定委身,这一过程相当漫长而复杂,托尔金成了路易斯的助产士。托尔金帮助路易斯认识到,麻烦不在于他不能在理性上理解那个理论,而在于他不能在想象中领悟它的意义。首要的问题不是有关真相,而是有关意义。当涉及基督教叙事时,路易斯把自己限制在了理性的范畴内,其实他应该让自己向想象力最深处的直觉敞开。对托尔金而言,叙事是传达“基要性事物”的故事——换言之,叙事试图告诉我们的是事物更深层的结构。托尔金认为,最好的叙事不是刻意构筑的谎言之事,而是人们编织出故事为要扑捉更深真理的回声。托尔金让路易斯得以将理性与想象的世界重新联结。理性与想象二者由此获得同等的确认,并在基督教对现实的图景中得以融合。托尔金就这样帮助路易斯实现了一种“理性的”信仰,而这信仰未必意味着想象与情感的贫瘠。当基督信仰得到正确的理解时,它便能将理性、渴望与想象融为一体。从路易斯陈述基督教神学的叙事著作中(空间三部曲和纳尼亚世界)便能发觉到这一至关重要的转变——路易斯从此富含了想象——一个为之醉心和沉迷的,却是比真实世界更为真实的世界!
(3) 作为纯粹基督教的布道者/护教者——基于《返璞归真》的探讨
虽然路易斯视自己为正统的圣公会信徒,但他的著作在福音派和天主教当中也极受欢迎。葛培理(Billy Graham)在1955年遇见路易斯,说他“发现他(路易斯)不单聪明和机智,也温柔和亲切。”另外,后来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他最喜爱的书籍之一就是路易斯的《四种爱》(The Four Loves)。
*段落选读:《返璞归真》前言部分
*另外参阅正文:P66基督教的核心信念;P70救赎论的解释;P72路易斯论新生命的媒介;PP149-150论信心与行为
(四) 《返璞归真》的当代价值与路易斯的历史意义
(1)《返璞归真》的护教理念所滋养的“大公精神”
1、纯粹的基督徒和纯粹的基督教——最大公约数是基于基督信仰那普世性的异象,这异象不为争论与神学派别偏见所污染。
2、基督教全球共同体——普世合一运动
3、(附)《返璞归真》作为路易斯高度个人化信仰观念的思想产品,一方面强调宽泛的基督教理念,但另一面却落入另一个狭隘区块——路易斯将基督教描绘为某种塑造个人思维方式、从而也塑造行为方式的东西,但没有多少有关基督教嵌入群体生活的理解。
(2)麦格拉斯对《返璞归真》的三点批评性反思(参《C.S路易斯》):
1、“三元悖论”的观念:耶稣要么是疯子,要么恶者,要么是上帝的儿子。三元悖论的推理本质上基于一套基督教论证框架,于非基督徒而言并不能必然得出与路易斯相同的结论(试想一下“历史耶稣”的课题所探讨的种种耶稣身份)。这番论证相当无力,并不能产生护教方面的效力。
2、路易斯广播中的材料即为过时——类比、措辞、预设的问题以及吸引读者的方式都是基于一个已经消逝的世界——确切地说,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南部的中产阶级文化,这些材料大多没有改动,直接收录进了《返璞归真》里面。这对今日的读者而言,需要进行费劲的“文化解读和翻译”。
3、路易斯的社会和个人伦理准则,尤其是他对女性的先入为主之见,都是根植于一个业已消失的社会秩序的根基里。即便从当时的标准来看,路易斯的有些说法也略显怪异。倘若《返璞归真》的确是一部护教作品,意在向教外之人传达基督信仰的话,那么必须承认,路易斯的社会与道德预设此时就会成为该书意在接触的这批读者的严重障碍。
(3)路易斯现象的世纪起伏
1、20世纪60年代:基要主义背景下的路易斯现象——被边缘化。在一个甚至将看电影都视为灵性问题的时代,嗜酒和抽烟的路易斯显然被视为不属灵的存在。钟马田断言说,路易斯在多处问题上的教训不正统,而这些问题主要都与救恩的教义有关。
(附)基要主义视野中的路易斯神学:
①、陈鸽,https://www.liangge7.net/zhengdaobianxi/438.html
②、Frank Viola ,< Frank Viola: Seven Shocking Beliefs that C.S. Lewis Held!>,ReGrace: What the Shocking Beliefs of the Great Christians Can Teach Us Today(著名的基督徒所持的令人震惊的信仰能教导我们什么?),2019年:路易斯相信为死人祈祷、相信炼狱,相信一些非信徒在死后可能得着救赎,相信约伯记不是真实的,他甚至认为圣经里有错误,他还认为创世纪里所述的创造可能是来自异教。(事实上,该书作者还例举了如Luther, Calvin, Moody, Spurgeon, Wesley, Graham和Augustine等人的神学争议点)
2、70年代起:新福音派背景下的路易斯现象——参与主流文化,重视护教,介入文学——路易斯的价值被重新挖掘:①、斯托得和葛培理与路易斯的交际,《今日基督教》与路易斯的合作,掀起路易斯热;②、J.I. Packer称自己不是系统神学家,而是“解惑者”,参J.I. Packer ,“Still Surprised by Lewis,” Christianity Today, 1998-9-7;③、截止2010年(参《理性、浪漫主义和基督教》),路易斯研究的著作达到300部,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约有220篇,期刊文章数约有百篇,有十几个路易斯协会,十几家专门探讨路易斯的互联网站,不同种路易斯研究专项期刊。
3、基督教(古典)教育中的路易斯现象:①、路易斯接受的是古典教育;②、路易斯是文学家;③、路易斯是基督徒;④、路易斯的《切记之事》(复古反现:信超自然vs自然主义;神的审判vs价值中立;渐进腐败vs进步历史主义);⑤、路易斯的《人之废》(论教育理念);纳尼亚传奇(及魔界)中的基督教世界观(重文轻理下的路易斯现象——路易斯理科较弱)
(4)路易斯中译著作:返璞归真、关于纳尼亚传奇的那些事:给孩子们的信、纳尼亚传奇、太空三部曲【沉寂的星球、皮尔兰德拉星、黑暗之劫】、梦幻巴士、魔鬼家书、四种爱、卿卿如唔、天路归程、荣耀之重、裸颜、惊喜之旅、切今之事、人之废、神迹、聆听智者:与路易斯相伴365天、痛苦的奥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研究、文艺评论的实验、被弃的意象: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入门、诗篇撷思、飞鸿22帖。
20世纪30年代,他和托尔金常在牛津大学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聚会聊天,分享对方的种种古怪想法,并相约各写一部奇幻史诗。很多年后,这家酒馆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圣地,因为那里孕育了两部关于信仰与想像的伟大著作:《纳尼亚传奇》和《魔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