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又混过去了。
我没有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行事,而是随心所欲的过了一周,要读的书没有读完,要写的东西也没有一篇成型。
我有一个缺点,读一本书,常常读着读着便失去了兴趣,于是我读了许多本书的开头,却少有从头到尾读完的书。
写作也是如此,当我正要进行一篇文章的规划和写作的时候,脑中会跳出许多念头,这些念头缠绕交织,最后却让我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
这是缺乏组织能力和耐心的表现。
既然我已经决定要坚持写作了,我便再不能懒懒散散,随心所欲了,时间总是不够用的,时间这样珍贵的资源,不能再浪费在一些无所谓的事情上去了。
不过这周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收获。翻开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共同编写的《七十二堂写作课》,我对于读书和写作这两件事,有了新的理解。
虽然我的这点新理解在一些人看来很粗浅,但于我来说,它彻底变成了我的行动,我心里是欣喜的。
两位先生的书中写道:取少数的文章来精读,学得文章学上的一切,这才是经济的办法。
我按部就班的按照《写作课》上的讲法试验,把自己当做从未写过文章的孩子来培养,从头开始学,一步一步的走,感觉确实是有效果的。我喜欢简书的自动排版功能,这治疗了我的强迫症,让我节约了许多时间。
我把书中精彩的部分摘出来,每摘一段便配上我自己的想法,这让我在读书中能够充分的释放,这样的感觉让我愉悦,我似乎真的遇到了夏丏尊先生和叶圣陶先生,我坐在他们的下首,倾听着他们的尊尊教诲。
通过这样的训练,我的新想法越来越强烈。阅读和写作本就不会分家,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便在观察,我们观察作者的遣词造句,我们观察作者写文章的形式和内容,我们观察作者的思想历程。
所以我们可以去研究并仿写一些文章,然后从中收获。
本杰明。富兰克林成为作家,就是通过仿写各种各样的作家的文章,从而找到自己的文章风格,形成自己的行文思路,他的练习多到十年如一日,最终出了举世闻名的《穷理查年鉴》,打破了宗教信念带给当时年轻人“天命”的牢笼,让年轻人可以自由掌控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不仅应该要学习仿写文章,还应该多给自己一分耐心,不骄不躁,才能通向正确的道路。
反思也是极有用的一件事,它让我能够把思绪整理清楚,看到我有什么能够发扬,有什么需要舍去。我没有每天都反思,因为当下仍没有那么多的感悟,但最差每周应该要反思一次。
感想就这么多,今晚就停笔了,明天继续,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