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呆的越久,就越怀念农村。
以前可以去六姨家重温旧梦,如今老家开发旅游,村民整体搬迁,六姨也住进了楼房。
无故土可回,再闻不到青草香,吃不到新鲜可口的农家饭了。
思量再三,卖掉市区房子,住到了郊区。不为别的,只为一出小区,就能看到田野,早晨穿行野草野花之间,闻着泥土香,采些野花,挖些野菜,虽不及老家的味道,却也解馋。


然而最近发现,农田已经被铁丝网圈起,想必不久就要变成机器轰鸣,水泥沙石充斥的工地了。
城市对乡村的吞噬无处不在。
前年路边繁茂的野草已被整齐划一的绿化带和牛尾草坪替代,偶尔在鸢尾花缝隙开出一丛金色的苦菜花,瞬间便被园林工人拔掉,装进垃圾袋中。


水渠还在,雨季时会形成蜿蜒小河,但没有蛙声,傍晚时有各种草虫的鸣叫,连绵不绝,此起彼伏。不过将来可能连虫声都要消失了,草坪绿化带喷洒的杀虫剂会把它们带走。

铁丝网里,野花长得格外茂盛,其中竟然夹着一株谷子! 仔细想来,最后一次见谷穗还是多年前的事。
那时六姨还住在老屋,一人守着诺大一个院子,一放假就奔回去,说是探望她陪她说话,却也是贪爱那个农家院。
六姨是个利索勤快的人,院子收拾得整齐干净,前院栽桃梨果树,春天看花,秋天赏果,后院很大,种了玉米和谷子。
最后一次见的谷穗比这个粗很多,沉甸甸的,让人想起郭兰英唱的“你看那谷穗儿,好像是狼尾巴……”
摘了这谷穗儿回家,想让孩子看看平时喝的小米粥是哪里来的。
孩子埋头看着手机,应付了一句“噢”,没表现一点惊奇。
真是他们说的,这个时代的孩子,能在网上查到的东西都不叫知识,根本不值得好奇。
“现在孩子们跟我们不一样,不喜欢乡下。” 同事说。她是黄河边长大的,和我一样,十分留恋乡下的童年生活。不同的是,她的老家没有改造,父母依然住在老院子里。
“我每年夏天带孩子回去一趟,把小时候玩过的地方重走一遍”,同事说,“可每次都是我一个人嗨,孩子根本没感觉,一路戴着耳机听歌儿有空就玩手机,完全心不在焉,时间长了会不耐烦。”
不要说城市孩子,农村孩子也不喜欢乡下。我的学生何同学是农村考进来的,他妈妈不止一次跟我吐槽: 儿子嫌弃我呢,说我把他生在农村,什么饭店也没吃过,公园科技馆没去过,游乐场都不知道怎么玩儿,太丢人了。
也许繁华都市才是年轻人的梦想之地吧?
恬淡的乡村盛不下生机勃勃的欲望,欲望与诱惑才是一家,城市不缺的正是诱惑。
乡村大概更适合无欲中老年人,“田园将芜胡不归”,年轻人是断不会发出这种感慨的。
同事开玩笑说:人是从土里来的,思念泥土,看见土就亲切,说明离终点不远了。
emmm, 无力反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