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怎么才能晚点死,变成,怎么才能好好活着』
在课程里,我们讲一个人的职业定位时,总会讲到价值观的话题。
价值观就是:你对这个世界上不同价值的排序。
举例说就是:市区很小的房跟郊区很大的房,你的钱只能买一个,你买哪个?
选市区,价值观就是:
方便>舒服
选郊区,价值观就是:
舒服>方便
而是什么促使你必须排序呢?
因为你资源不够。
假如这个问题问王思聪,他就不会这么回答,他会说:
我想买哪买哪,除了中南海?
然后我就给学员谈了一个有意思的价值观:
有人把健康看得比命还重要。
大家都笑了。
健康>命
这怎么可能?
命都没了,还要健康干嘛?
这不,琼瑶就是这么看的。
2.

在照顾平鑫涛这件事上,琼瑶阿姨跟继子女发生了对撕,最后琼瑶阿姨选择"相濡以沫,莫如相忘江湖",把丈夫交给了继子女。
这背后的观点竞争,就是:
到底健康的活着重要,还是活着重要?
琼瑶老公90了,老年痴呆,按琼瑶阿姨的描述,应该是到了中度阶段:失语、记忆严重受损、不能独立室外运动、个人自理方面必须要人照顾;
甚至到了中晚期阶段,因为要使用鼻胃管了。
对于琼瑶阿姨来说:
健康的活着,特别是有意识的活着,比,活着更重要。
你不能说她不对。在老病死这个体系里,你无法用『对错』来界定一个观点。
台湾地区,在2000年,就在法律上通过了尊严死的法案"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即末期病人可以在升迁确立遗嘱,选择在病危时不采取心肺复苏术。
同时,在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绝症病人的临终关怀也早已普及。绝症病人再不是进了医院就出不来,最终人财两空。

在正常医疗之外,绝症病人可以选择各种护理,甚至身心灵、芳香、宗教等『不科学』的疗法都可以施用。此时,有效,比,正确,就更重要。而这个『有效』,那自然就是病人说了算。
因此,我一个朋友的老丈人癌症晚期,无法化疗。给我打电话,我就问他:『老人家信什么,信宗教,还是信什么跳大神、算命之类。如果信个啥,不妨花钱请个方士、大神来给做个法事,看一卦。心情总会好一点。』
关于『尊严死』,有本书叫《最好的告别》,是美国的一个医生写的,讲了很多故事和方法,推荐给大家阅读。

同时,罗点点(大将罗瑞卿之女)、陈小鲁(陈毅之子)与其他已故老帅的二代共同做了一个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里边详细的论述了尊严死、缓和医疗、生前预嘱,再此也给大家,
不过,从这件事来看,琼瑶阿姨还是很会自我疗愈的。
她发的文章本身,是带有疗愈性的。这里边讲了大量自己跟平鑫涛的各种叙事。她讲平鑫涛整个失智过程的来龙去脉,讲了各个细节:书法、看电影、立遗嘱、跟医生谈话……这种对细节的叙事,与其说是琼瑶显示的某种诉求,不如说是一种带有自由书写的倾诉。
之后她跟继子们对撕,写出来的文章,依然谈及了她照顾平鑫涛的日子,这文字,依然带有自我疗愈色彩。
最后,她决定相忘江湖,把丈夫交给孩子,自己出国旅行,依然是自我疗愈。这都体现了琼瑶阿姨的价值追求。
我得对自己好一点。有质量的活着最重要。
我们在价值观里讲,捍卫自己价值的十六字方针:
『持续确认、自我激活、公开主张、不断践行』
琼瑶阿姨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因此,各位,与其在这里对琼瑶阿姨品头论足,不如学习一下她对自己价值观的坚持,以及她让自己不被坏心情所控制的方式。
3.
另一个说出:『健康看的比命还重要』的人,是我妈。
我当初还笑她,说命都没了,还要健康何用?
她说,你不明白,我要是一下就OVER了,谁也不麻烦;最怕健康没了,躺在医院里,死不死活不活,我麻烦,你们也麻烦。
你听了这话,你就明白她老人家的价值观了。
不麻烦比命更重要。
我爸妈最近去了一趟琉球旅游。
除了看看海,看看天之外。
估计也是我爸的爱国情结;琉球曾经是中国的属国,到现在为止,当地人还觉得自己不是日本人。
他们在去琉球之前还去照相馆照了艺术照。
内个影楼觉得这个照片不错,好不容易有一个老年人的艺术照。
想放到橱窗,做广告。
我妈还心说那怎么也得送点什么相框,多送几张。
我爸几乎二话没说,直接就答应了。
你看到了吗?这就是一种让生命延续的积极方式。
你给自己定个目标、任务,完成它;再定个目标、任务,完成它。
你会为了目标和任务而活,注意力就进入到这个目标和任务中,人就从担心问题导向变成目标解决导向。
一个好的目标是:怎么好好活着,而不是,怎么才能晚点死。
如果说琼瑶阿姨这个事的出现能让我们引发点什么,那该是:
a)生死这件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导向,每个人自我践行,大家互相尊重;
b)倾诉是一种疗愈。所以,不妨学学琼瑶式书写,心理会好受;
c)把怎么才能晚点死,变成,怎么才能好好活着
4.
我在想,没准过几年我会信个宗教。
毕竟,每个宗教都会谈论死亡。
每个宗教其实都在解决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不对死亡产生恐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