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钱钟书
钱钟书先生电话里这样说,是为了委婉地谢绝外国读者的拜访。而我认为那位外国友人的做法真的很赞。我们在意的,往往只是入口鸡蛋的美味,营养,而不去关心那只老母鸡是多么的辛勤诚恳敬业。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路遥
什么是我们该关注的?那些向上的,向善的,正能量的。由此,这也是我决定要写关于路遥这篇文字的初衷。
《人生》、《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代表作。他为写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体验生活,从不像记者那样带个笔记本,做笔记,他说,我要感受生活,跟我说一件事情,它要能感动我,我就不用记,我会记到心里。
那么我要以文字来怀念路遥,也是不会复制粘帖大段的查阅资料来充字数的。能感动我的,能影响我的,也定是能记在心里的。
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路遥出生的窑洞路遥于1949年12月3日,出生在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祖父给他起了wei读音的小名。7岁时,由于兄弟姐妹多,生活困难,无法上学,被过继(当地方言:顶门)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入了学,老师赠了他一个学名:王卫国。中学在延川县立中学。之后曾回乡务农,曾在一农村小学当了一年老师,曾做个许多临时性工作。曾和当时插队的习近平同住一个窑洞,结为朋友,彻夜长谈。……1991年完成了《平凡的世界》,1992年11月17日,身体再也无法承受精神之重,路遥在西安病逝,年仅42岁。
如果有幸能读到厚夫的《路遥传》,那里会向您展现路遥短暂、平凡而不凡的一生。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特定时代环境,特定的家庭,构成了他独特的性格。而性格决定了他生活方式和他一生的命运。
少年时代的路遥文如其人,每个作家的作品里,都藏有作者读过的书行过的路,以及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路遥为写《平凡的世界》经历了四年的准备,六年的创作。他的弟弟曾说,为了这百万长篇巨著,路遥是拿了命来作抵押的。用命换来此书,谨以此书,献给他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六年时间,路遥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苦,我们常人是无法想象与忍受的。一写就到半夜,到凌晨,烟一根接着一根地抽,咖啡过量的饮,烟、咖啡,支撑着他透支的身体。也只有付出这样艰苦的劳动,才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精神食粮。
路遥的早晨总是从中午开始,生活作息跟家人不同步,这样势必会造成他与妻女之间的隔阂,在路遥去世前几个月,他的妻子与他办理了离婚手续。家庭幸福也离他远去。
在上个世纪,路遥那个年代,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的物质比较匮乏,但人们的精神却是那么强大。相比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物质生活水平要优越得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勤奋地在精神家园上耕种呢?
我们想在某个领域取得成绩,如果不全力以赴,如果不克服道路上的困难,斩断遇到的荆棘,而妄想走捷径,一路坦途,都是极不可取的。
每个人来这世上一遭,如果默默地来默默地走,留不下一丝痕迹,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我们拿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呢,我们如何感谢养育我们的土地呢,岁月是否因我们的走过而变得有声有色呢……
生命的长度有时不只是用时间来衡量,路遥虽已远去二十多年,但他的精神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人。
马云曾说,十八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路遥虽身体已逝,但灵魂犹存。他将陪着一辈辈人,尤其是生活在陕北黄土地上的平凡的人们。
1969年的路遥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总会应景的回忆起路遥的经典话语。
当遇事不顺时:“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当迷惘踟蹰时:“生活包括更广阔的意义,不在意我们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
当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时:“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沦!”
……
我知道,春天早已到来,这道路依然充满泥泞,即使到秋天收获不到丰硕的果实,但我已耕耘播种。就让路遥那呕心沥血、为自己的文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永远陪伴我左右。
行至文末,引用路遥最爱引用的托马斯.曼的一句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路遥纪念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