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麦当劳和肯德基往往是挨着的? 谈纳什均衡

为什么麦当劳和肯德基往往是挨着的? 谈纳什均衡

作者: 072b19b8abc6 | 来源:发表于2017-09-05 22:09 被阅读4779次

麦当劳和肯德基往往是挨着的

在一个城市里,麦当劳和肯德基往往是挨着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oppo和vivo的手机店经常开在一起?

为什么有时候走了一公里都找不到一家咖啡店,然后突然发现有3家咖啡店在同一个角落?

为什么同类商店似乎总是聚在一起?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商圈的聚集效应,成本考量、品牌营销的方便等等,不过这些我们先不深入,而是把这个现象做一点抽象。商业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它非常综合,里面有经济学、有管理学、有金融知识、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等,所以我们就借着“麦当劳旁边挨着肯德基”这个现象,来学习两个博弈论的相关概念: 霍特林法则和纳什均衡

有个很有趣的Ted Talk视频,以简单的故事解释了这两个博弈论原理。

Why do competitors open their stores next to one another? - | TED-Ed


霍特林法则

“霍特林法则”,是美国数理经济学家霍特林在1929年提出的一个理论。它说的是,在一个理性的市场里,有时候竞争者最好的方案就是把产品做得彼此都很像

在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这个例子里,麦当劳和肯德基在多重博弈之后,会发现双方最佳的策略就是挨得很近。在选位置这件事上,麦当劳和肯德基越像越好。

为什么是这样呢?我来举个例子。

现在你可以在脑子里想象一条从左到右的长长的横线,我们假设这条横线是1000米长的一条街道。现在这个街道两头各有一家麦当劳和一家肯德基。麦当劳在左,肯德基在右,也就是说两家店的距离是1000米。

由于麦当劳和肯德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差不多,我们可以假设,顾客在这个案例里面唯一在意的就是距离,哪家比较近就去吃哪家。所以,按照现在街道两端一边一个的布局,这条街上左边500米的顾客都归麦当劳了,右边500米的顾客都归肯德基了。双方非常公平,相安无事。

但是商业都是希望扩张和增长的,麦当劳和肯德基肯定不甘心这种平均主义,它们肯定都想超过对手,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麦当劳和肯德基现在想,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分得这1000米街道更多的部分呢?当然在竞争里面,不管哪一方,自己有所动作的时候对方也会根据这个动作来调整自己的动作。这时候,一个博弈问题就产生了。

有一天,麦当劳发现,如果它们能把店向右挪动100米——原来它们是在街的最左边,那么左边这100米的顾客,就都是它自己的了,因为这些顾客离肯德基太远了;但是右边剩下的这900米呢,麦当劳就可以和肯德基各分450米。所以,如果麦当劳上来选址就是在离左边100米,它就能占据100+450=550米的街道,比平均分布的就多了。这就产生了第一次博弈。

但是肯德基肯定不甘心,它想,“你麦当劳想动,我还想动呢。我可以从右往左挪200米,那么不但右面这200米归我了,中间剩下的700米——也就是刚才的1000米,减去麦当劳挪动的100米,和肯德基挪动的200米,700米——我和麦当劳可以各分350米。”这一下,变成肯德基拥有200+350=550米的街道了,它就占了便宜。这就是第二次博弈。

同样,麦当劳还是能对肯德基的变化进行应对。假设它再向中间挪动,它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街道部分,相信这个逻辑现在你应该了解了。

所以在多重博弈之后,也就是肯德基麦当劳反复计算自己可以怎么动,而自己动了以后对方会做出什么反应之后,大家最优的方案就变成了,在街道的正中央挨着开店。最后两家还是各分500米的街道。否则,更靠近街道500米中线位置的店,就会分到更多的顾客。

这整个的过程,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霍特林法则。这在博弈论和经济学的层面,解释了为什么肯德基和麦当劳经常开在一起。当然在实际生活中,顾客的选择标准不一定只是距离远近,还有产品、环境、停车方不方便等等,但是这些考虑最终简化出来的模型,都会和霍特林法则有所相关。

实际上,我们不仅能在商业领域看到这种现象,政治中也很常见。比如肯德基和麦当劳为了争取更多的中间客户,地理位置不断靠近。其实这非常像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为了拉拢中间选民,他们一般都会把最要紧的政治政策搞得越来越趋同。如果你看过去几届美国大选,大家对最基本的一些问题看法都不会太远,只是在一些细节和表述方法上有所差异。这也是博弈论的另一个体现。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在一个博弈中,同一时间内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也就是大家经过博弈之后形成了一个局面,在这个局面里,没有任何一方愿意主动改变,因为自己选择的策略已经是最优的了。这就是大家达成了纳什均衡。

关于纳什均衡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纳什均衡往往并不等于全局最优解。纳什均衡对大家来说往往并不是那个最棒的方案,只能说是大家相互妥协的产物。

回到我们刚才麦当劳肯德基的案例。在一条1000米的街道的中点有一家麦当劳和一家肯德基挨着,对于顾客来说可能并不是最优的。那什么是最优的呢?其实是,麦当劳在离左边250米开店,肯德基在右边250米开店。也就是,这一条街道上从左到右:麦当劳、街道500米位置的中点、肯德基这三个点,把这条1000米长的街道分成了250米一段的四等份。

对于每个顾客来说,这样的布局可以让他们不管在哪个位置,走最多250米就能找到一个店吃饭了,而且所有顾客加起来走的路也是最少的——如果我们把这个街道看成一个小社会的话,这时候这个社会的运转是最有效率的,而且主要的玩家肯德基和麦当劳仍然平分了这条街上的客户。

但是正因为刚才我们说的,基于霍特林法则的博弈,所以双方最终形成的结果是一个纳什均衡——在街道的500米位置的中点挨着开店,一旦形成了这个局面,大家就都不愿意动了。所以这就是所谓的:纳什均衡往往并不等于全局最优解——因为全局最优解是,大家平分顾客,而且顾客走路最少。纳什均衡往往是一种各方妥协的结果,并不是最有效率的


纳什均衡的前提

在博弈中形成纳什均衡的状态,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整个这个局里面的所有参与者,是独立不合作、互相不沟通的。 

比如麦当劳和肯德基一般不会商量开店方案,只是做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所以,最终大家达成的均衡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并不是最优的。

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和生活中其他人博弈的时候,比如和你的老板、同事,甚至家人、伴侣等等,这时候我们并不是独立不合作、互相不沟通的。我们常说要多沟通、把话说开,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背后有博弈论基础的。


“博弈论”的延伸学习

推荐《刘润·5分钟商学院


学习笔记  of  《张潇雨·商业经典案例课》文章 《“麦当劳旁边挨着肯德基”的博弈论原理》。

相关文章

  • 为什么麦当劳和肯德基往往是挨着的? 谈纳什均衡

    麦当劳和肯德基往往是挨着的 在一个城市里,麦当劳和肯德基往往是挨着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oppo和vivo...

  • 思维模型 || 纳什均衡:利益博弈的平衡点

    纳什均衡,非博弈合作均衡 所有人都做出最优的决策,达到平衡的状态,没有人愿意做出改变,比如麦当劳和肯德基分流量纳什...

  • 为什么麦当劳和肯德基是挨着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麦当劳和肯德基挨着开。 先从麦当劳的创始人谈起。 麦当劳的创始人不姓麦,如果从麦当劳的源头...

  • 麦当劳为什么总挨着肯德基

    只因为“马太效应”

  • 12.2【一周】

    一周总结 1.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博弈理论的基础,后者的眼神都建立在纳什均衡的基础上,找到好的纳什均衡是目标。...

  • 博弈论

    20190812《5商》打卡D43 01 纳什均衡:明明可以“共赢”,为什么他们“损人不利己”? 什么是“纳什均衡...

  • 《博弈论与机制设计》读书笔记

    纯策略纳什均衡未必总存在。如果存在,通常也存在多个纳什均衡。纳什均衡中,参与人的效用之和可能不是最大的。 匹配问题...

  •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博弈中这样的局面,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只要其他人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状况。纳什证明...

  • 纳什均衡

    明明可以共赢,为什么最后两方会走入“损人不利己”的地步呢?对于利益来讲,如果是可以拥有,最后却因为自己的行为没有拥...

  • 纳什均衡

    一旦无法达到均衡,就会出现利益不同的情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麦当劳和肯德基往往是挨着的? 谈纳什均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pp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