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上午第一二节课,是运城国际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共读的时间。共读一般由魏智渊老师选择共读书目或文章,然后带领大家一起读。因为共读时间的安排在一天之初,所以魏老师在周三以及周四(周四上午一二节是国际小语组教研时间)的上午就会先呆在运城国际学校,待国际学校共读(或教研)完再迅速驱车赶回新港实验学校(这才是人家自己的学校),参加另一些教研活动。
魏老师作为一名南明大咖,一位资深语文课程专家,一位教师培训高手,如果我们不好好“使用”他,简直就是一种罪过。所以,每周三或周四,在共读或教研之前,我们都希望他能走进某一间教室,来指导一下某一位老师的晨诵课。前几周,好学上进的张春燕老师两三次请魏老师听晨诵,魏老师都回复已安排了听初中的晨诵,于是,作为小语组的教研组长,我心里就默认:至少最近这段时间,魏老师每周三和周四可能都会听初中的晨诵吧。
昨晚九点多,忽然收到新老师江笛的消息,问我明早魏老师听小学部谁的晨诵?我如实回答:没有安排。然后就打开今天要共读的《高难度谈话》的第一章,开始预习。
过了一会儿,一看手机,江笛又回复了一句:“魏老师让我打听,说让我和他一起听。”还带了一个无辜的表情。(江笛,原谅我“出卖”了你)
Oh! My God!
可怜魏老师的良苦用心——知道如果亲自问我,又会让我产生工作没有做好的羞愧感,所以拐个弯儿给我提醒。我内心是又感激又愧疚,连忙在小学班主任群里简单解释了一下之所以没有安排听晨诵的原因,并自告奋勇地请魏老师今早来听我的晨诵。
晨诵结束后,魏老师一番指(pi)导(ping),就开始了今天的共读。
由一位老师诚实地将原文一字一句地带读之后,魏老师讲解。在读到“自我认知对话”这一部分时,魏老师说,人往往会高估自己(我理解的就是人都有一些自恋吧,只是程度不同),在一个冲突发生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启动自我保护模式。我忽然想起昨晚的这场小小的“风波”(虽然别人可能没感觉到),以及从到运城国际以来经历的类似的一个个小“风波”,心里对“自我保护”一词有强烈的认同感。每一次工作的“失误”,在我内心自责的同时,都会启动“自我辩护”模式——
(此处省略N个字……)
那么,到底谁对谁错?是的,正如魏老师所言:“没有事实。有的只是我们对事实的解释。”你可以用自我辩护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为别人眼中的自己的“过失”而开脱,但是你又必须挣脱这种情绪上的第一反应,把它晾在一旁来审察它,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来把事情做得更完善。“了解情绪、谈论情绪、管理情绪——这正是我们作为人类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摘自《高难度谈话》)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要拿情绪、误解、不成熟等等来说事,——把信送给加西亚!
其实在情绪管理上,每个人要做的可能都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而且比较艰难的过程。如我,三十五岁以后,明显觉得比刚参加工作那些年的心态要平和很多,这与人生的经历和阅历有关。心底可能会对这个职业有更多的认识,对每一个生命有更深的同情和珍视,但是当人在处境中的时候,还是很难避免完全地去掉消极情绪。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每当周五放学,将教室打扫干净整洁之后,坐在教室里想着每一个孩子都会如天使般可爱,但是一旦他们周一蜂涌而至的时候,又总在一些时刻被他们引发的各种碎小的问题所困扰。明明知道这个孩子需要更多地耐心去指导,明明知道应该对那个孩子充满爱地去引导……但彼时彼刻,你只有一腔小小的怒火,你很难像变脸一般从前一刻面向群体的小小的愠怒瞬而轻风细雨、满脸阳光,或是因为他(她)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而依然慈眉善目、冷静异常。你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总是不由自主地被情绪所裹挟。尤其是感到累,精神状态不佳的时候。
今天在共读时,魏老师说,他经常说话很难听,然后说:“一旦做了校长就不会好好说话了。”因为不好好说话能节省时间。听到这句话我想笑——这让我接纳了自己的坏情绪,或者说“不良行为”(希望这不是又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我想套用一下:“一旦做了班主任就不会好好说话了。”因为不好好说话能节省时间。是的,那么多课要上,那么多课程要准备,那么多书要读,那么多……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听一个个孩子拿指甲盖儿般的小事来侵占我的时间和思维?可是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随即意识到:我又错了。魏老师更多面对的是已经成年的老师,而我面对的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自己的时间少是事实,孩子需要倾诉,需要与老师交流也是事实。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在平日正确、简洁、有过滤性地与老师交流?在需要深入交流的时候又可以采取哪种形式(约谈?书信?),这大概就需要一次暮省或一次班会来解决了。
虽然还不能完全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但是幸好,我能够察觉自己的情绪,甚至是正在宣泄情绪的时候就能意识到这样做是有失理智的。这至少能让我对消极情绪加以适当的控制。而也幸好,平时给予孩子的积极情绪更多,所以即使有时宣泄了负面情绪,孩子们依然把我当作最亲近的老师,最信任的人,还会跟我玩,跟我说许多有趣的话。——此刻,他们在我心里又成了天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