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作品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44fad926b9fd77fd.jpg)
海滨散文||生命在绽放中凋零
卧病在床的日子,才发觉健健康康地度过每一天,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生命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漫长和顽强,也没有我们担心的那么短暂和脆弱。不久前,我曾在简书里发布作品《海滨诗歌‖真实的虚无》。在诗歌结尾,我感叹道:生命,就是一场真实的虚无/他们已经走过我们曾经来过。
生命对于觉醒的主体而言,大抵只是实现主体价值的工具而已。或许大多数接受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种思想观念的人,对我的观点会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想说,苟且偷生或者苟活是一种选择,有尊严能体面而优雅地活着是一种理想。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或境遇中,每个人都会面临艰难抉择。
记得少年时代曾读过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短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诗人的选择,选择的背后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观。我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体验和创造,体验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且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生命从来不曾绽放过,那也就无所谓凋零。
生命在绽放中凋零,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实和真相。绽放是生命最美的姿态,而凋零是必然会面临的最终结果。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既然死的意义有泰山与鸿毛的轻重之别,那么生命的价值亦然。让生命创造价值,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这何尝不是对意义的追寻?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7a4fb9940c4355c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8517b9435c508a2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f3a44150fb7cdd70.jpg)
记得多年以前,曾经读过米兰·昆德拉的系列小说作品,其中有一部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部小说探讨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对某些重要事物比如爱情、自由等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不同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会使生命获得不同的体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人们可能会追求短暂的享乐和刺激,从而忽视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这种态度可能导致生命变得轻盈,仿佛可以轻易抛弃,从而感到人生缺乏意义,这是生命所不能承受的。
米兰·昆德拉说: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他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事实上,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是因为他想在自己能要的东西里面寻找最好的,可什么是最好的?人永远也无法知道,因为身前充满未知,而身后的,业已过去。人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自己喜欢不喜欢。
在当下这一刻,你也许不知道你现在选的是不是最好的,但你一定可以知道,你选择的,到底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在这只能活一次的生命里,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因为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可以理解为生命的脆弱性,即生命可能承受不起过于轻浮或者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当人们没有足够的压力之时,可能会导致精神上的空虚和无能为力之感,这也是生命所不能承受的。
生命既有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也有不能承受之重。电影《隐入尘烟》里有一种沉重,让人无法承受,余华的小说《活着》里面富贵经历的深重灾难,让人无法承受……面对不可抗之自然力因素带来的天灾,我们必须勇敢面对,但是我拒绝歌颂人世间由人祸而导致的苦难,我诅咒给善良的人们带来苦难的一切不合理不公平的制度……有人总是渴望不朽,但这最终只是一种执念。不论是古代的九五之尊、四方诸侯、封疆大吏,还是今天身居高位的掌门人、煊赫一时的富豪权贵,都将隐没在历史的尘烟里。因为时间于存在中消逝,而生命必将在绽放中凋零。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41b885f8e586ac5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