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4~5年前有段时间曾很狂热地去深圳图书馆借了很多关于理财的书来看,诸如单身女孩变身小富婆、或是你不可不知的理财小常识……等等,如果你有看10本理财书,那么这10本理财书里教你的第一个理念一定是:遏制消费,拒做月光族!
反思自己20来岁的时光,真的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那时花钱是没有什么刻意去克制的心态的,衣服、裙子、鞋子、包包、护肤品、化妆品……偶尔一个姐妹下午茶,一场电影,一次旅行……日子像是诗和茶,享受了当下,却不曾执念未来!因为花钱随性,身边也没有人督促教导自己要为以后想想,所以我觉得那时的自己是濒临月光的!
受众多夺人眼球的理财书籍影响,我发觉再不能这样过下去,于是改变开始慢慢发生!
以前花钱无度,真的搞不清自己的钱用在了什么地方,怎么花着花着就没了!书里有招:我们可以先记账,就知道自己的钱花哪去了?
这个方法好,于是那一两年,我真的倒腾了很多的记账表格,那时对记账软件还不熟,就自己设计Excel表格,找各类模板,再按照自己的情况进行优化!真真足足记了2年账!
也是那2年的尝试,让我对记账这件事真正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如果你本身是一个很节俭,不喜欢乱消费,很懂得花钱用在刀刃上的人,不记账日子会过得更省事!
那每天记账了,就能遏制消费吗?根据我自己的亲身实践及总结,记账确实是遏制消费欲望的一个前奏!能用心对待记账这件事情的人,同样对于消费的克制就能做到更彻底,执行得更好!
做任何事都有一个目的,我们记账为了啥?就为了N年之后回忆起来,我今天花了多少?明天花了多少吗?NO!
记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找出我们消费中的“拿铁因子”。很喜欢“拿铁因子”这个词,它源于一个应该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的小故事:
“拿铁因子”是由美国著名理财师、畅销书作家大卫·巴赫提出的。他说有一对夫妻每天早上都要去咖啡店喝一杯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拿铁咖啡,有一天巴赫就告诉他们,假如你们每天少喝两杯拿铁,30年能省下70万美元!
“拿铁因子”简单来说就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一些消费和欲望。当能把这些影响财富积累的小因子,一个个攻破!谁说不是一笔很好的储蓄投资款呢!
像现在作为妈妈的我,在家带孩子外出散步时,宝贝看到超市门口的那种每次可以投币一元,坐个2分钟的摇摇车就会吵闹着坐,不坐上几个来回不罢休!
如果每天都任其花费几元,坐摇摇车,这何尝不是一个个拿铁因子呢?所以我会酌情考虑,好久没玩了,那玩一下。
作为妈妈,真的不是抠,而是日益养成的理财思维正在开始发挥作用,会让我养成全新的消费价值观!
想要遏制消费,归根结底,是看我们对于消费,对于物质满足是抱有怎样的一种价值观。
如果你是当下的享乐主义,那你手中的信用卡就是你心中的欲望魔鬼!
如果你是当下的守财主义,那么你收获的就将是一堆越来越贬值的钱、一柜子压箱底廉价的衣服、一个囤满了超市打折品的杂乱的家……以及一个看起来有点廉价的自己,和无趣的灵魂!
面对这两种比较极端的现象,我们记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找出并改善这种畸形消费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浪费金钱,让我们在不失基本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有余钱可积累,有财可理!
面对现在的消费热点:有1个比较需要注意的事情!那就是马上又要到双11啦!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扑面而来,我似乎感觉到很多人的信用卡又要大吐血透支了!
经过连续好多年的市场培养和铺天盖地的广告,11.11已然成为了一个线上线下全部商家都不得不参与的狂欢节。更重要的是,这个节日和高额折扣已经关系不大,而和商家的借势营销关系很大。说到底,这个节日其实压根已经不是消费者的狂欢节,而是所有商家自HIGH的狂欢节。
之前受广告蛊惑,我也曾凑了一把双11的热闹,买个东西买到服务器瘫痪,零点我还在聚精会神地与网络做斗争,挑到眼发花,熬到夜半晚,最后收货却等到花儿也谢了……说实话,双11买东西的消费体验真的不好!为什么还要去消费,自己找麻烦呢!就是一种盲目跟风现象!就是一种不理智消费欲望!
好在经过理财学习的熏陶,现在的自己在面对各种消费坑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一套“消费逻辑”,叫“三不三面四点”:
不盲目跟风;
不透支消费;
不赌气花钱;
把钱花在有益的东西上,
爱的人身上,
正确的事上。
非生活必需品,具体情况悠着买;
生活必需品,承受范围内精品买;
对未来有益品,做好预算支持买;
眼下以后无益无用品,坚决不买。
结合我们的生命周期理论,就更加可以明了我们这一生将会面对的理财压力及需求了!

一、在学习成长期
从我们出生到参加工作前,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所以我们的净现金流量是负的。这个阶段,我们仰赖父母满足我们的生活和求学教育需求,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爱开销会越来越大!
二、单身期
从工作到结婚前,啊!多么美好的时期呀!年轻正当时,还开始慢慢有了自己的收入,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这时的开销确实是可大可小,小是因为只有自己负担自己,只要物欲不是很狂热,我们一定是可以存下钱的,因为往后的日子再也不会有像此时如此轻松的时候了!
可大是因为确实这,阶段也是我们消费欲望最膨胀的时候,攀比心最严重的时候,如果这时没有完成良好的消费观,那么一定存下下钱。
三、家庭形成、成长、成熟期
我算是晚婚,作为一个1岁半宝宝的妈妈,目前真正意识到这个阶段来自于开销方面的压力:
首先结婚就是一笔开销,举办婚礼、添置嫁妆、有条件的还要买房、装修买家具……
然后宝宝出生了,奶粉、尿不湿、玩具、衣物……想着她要长大,以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种学费、补课费、兴趣班……
家里有老人的,身体健康还好,如果三天两头闹这里不舒服,那里痛,那更是得担忧着医药费……
这个年龄段的我们是不敢轻易生病的,因为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我们的照料!在这个阶段,开销会变得空前的巨大,然而对于资金的解决办法,无非就是2条路:
一是之前单身时期通过努力积累财富,克制消费,已经积累了一部分资金,可以延后就是现在再来满足消费需求;
二是要么向未来借钱,即通过银行贷款或是其他途径用未来的钱。
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不同时期阶段的财富转移挪位来达成。
而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临近退休时,我们年纪越来越大,通过工作赚取的收入相对也会越来越少!
所以这是多么收入和支出多么不匹配的一个阶段呀!
四、退休时期
这时孩子也大了,我们也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我们的收入会越来越少,但是支出相对于子女而言,也许她们都不再需要我们金钱方面的帮助,但是面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我们还是有相对的需求,难道还能指望儿女来养老吗?显然以后的社会也许孩子的压力比你更大!
所以,看着这条曲曲折折翻山越岭一般的曲线,你能想到些什么?是不是现在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更应该多为未来着想一下:
我们年轻的时候还敢做月光族吗?肯定不敢了呀!
我们结婚的时候需要买房,咋办呢?要敢于向银行贷款呀!时不我贷,更待何时?有压力就更要努力奋斗!
孩子的理财需求和我们自身的理财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咋办?顾孩子吧,中国父母不都是一门心思为儿女吗?那这种观念要改变一下了!我们要优先考虑自己的养老需求,而不是儿女的留学需求!因为当孩子长大成人,他就是他自己了,他要读书深造或是干嘛,自有其他渠道可以帮到他,而他也有能力也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老了后是否会有个孝顺儿女真的很难说,所以现阶段难道不应该尽早准备自己的养老金吗?
如果我们有房子的,一定要看好房子!别动不动就想卖房跟风去什么牛市里博一把,最后房子也没了,钱也没了,孩子也不认你了,那就真的是活该等死了!如果我们有房子,再不济可以用房子换租金,也可以让生活有基本的保障。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如果我们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那么我们的一生肯定不会差!所以,理财的第一步:遏制消费,目前,你做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