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10-20

2020-10-20

作者: 高初建 | 来源:发表于2020-11-01 17:01 被阅读0次

    从江户到东京

    ——《德川庆喜》

    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好不容易把《德川庆喜》(三卷)读完了。说不容易,一是因为这是日本小说,翻译过来的语言就不那么顺畅,其中大量幕府时代官员的名称就比较费解,幸亏书中有一些注解,否则更没办法看。

    不容易的第二个原因,当然是现在精力不济了,看书时间长了,眼睛昏花。回想年轻时,一本小说可以几个小时连读读,多好啊。可惜,那时可看的书太少啦。

    一,

    《德川庆喜》的作者是山冈庄八,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我曾经读过他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几个月前又买了《德川庆喜》。我估计,能认真把这近20卷小说读完的人恐怕不是很多吧?

    德川庆喜是日本幕府的最后以为将军。对日本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幕府时代(江户时代),也大概知道是德川家康开创了幕府制度,成为第一位幕府将军。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最后那位将军是谁。一段二百多年的历史,怎能只知道开头,不知道结尾?所以,读一下《德川庆喜》,有收获。

    二,

    德川庆喜(1837~1913)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随着美国军舰的到来,即“黑船事件”的冲击,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纷至沓来,要求日本“开国”,开放门户。夷人坚船利炮,气势汹汹,动不动就喊打喊杀,日本上下很有些慌乱。

    当时的日本,幕府是事实上的统治者。天皇(当时是孝明天皇)基本就是摆设,由幕府出钱供养。但当时的幕府将军,体弱多病,脑子不清,幕府的实权掌握在几个幕僚大臣手中。从实际看,幕府的权威已经下降,而各地方的一些豪强即所谓的“强藩”,如萨摩藩(今日鹿儿岛一带)、长州藩(今日山口一带)、肥前藩(今日佐贺一带)、土佐藩(今日高知一带)等,慢慢脱离幕府的严格管束,画界称霸,独立性越来越强。简单说,日本的体制矛盾当时已经非常突出,国家应该由谁说了算?成为当时第一位的国策问题。围绕这样的问题,方方面面的人开始勾心斗角,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悲喜剧。

    从小说可以看出,作者讨厌那几个强藩,讨厌萨摩、长州,惋惜幕府的一些忠臣,极为推崇德川庆喜。然而,历史的事实是,以萨摩藩、长州藩为首组成的”地方联盟”,在“王政复古”的旗号下,发动了“倒幕之战”。德川庆喜被迫交出权力、军队和武器,退居寺院隐居反省,彻底丢面子的同时差一点丢命。天皇(即明治天皇)上位,成为统治者。作者喜爱的德川庆喜成为一个失败者,身负“贼名”(反抗天皇旨意),其实是大大的被冤枉。因此作者为之不平。

    作者认为,萨摩、长州等强藩在“关原之战”中败于德川氏集团后,不得不屈从。虽然得到“外样大名”的称号和地位,但心里并不服气,一直觊觎夺取权力。同时,作者认为,以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等人为代表的一些人,其实不过是“阴谋家”。他们挟持了天皇,让天皇穿上军装,而萨摩、长州的一些好勇斗狠、嗜血凶狠的武士逐渐成为“皇军”的骨干(日本一直有“萨摩的海军,长州的陆军”的说法,即海军、陆军的高级军官分别出于二藩)。这成为明治维新的隐患,成为日本后来走向军国主义之路渊薮。

    在作者看来,德川庆喜代表了正直的日本人,这些人坚持“神国”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天皇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他关爱万民,像阳光普照天下(不限于日本)。他是日本最高的象征,但不具体参与权力。天皇应该穿和服,而不应该穿军装。为了尊重这样的天皇,德川庆喜在“倒幕之战”中选择了不战而退,主动放弃,避免了更多的流血。局部的流血,比如江户城“彰义队”的反抗,据说是德川庆喜手下的武士、旗本们自发组织的。德川庆喜的忍辱负重,尤其是他表现出来的“恭顺”,使得政权交接相对顺利,并且为日本国民的“尊皇”树立了一个榜样。正因为如此,明治天皇后来恢复了德川庆喜的名誉,并多次授予官职、爵位。所以,作者认为,在日本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在从江户到东京的变革过程中,德川庆喜是重要的功臣。

    三,

    读《德川庆喜》,对于了解日本的幕末时期有不少帮助。

    比如,在幕末时期,法制荡然无存,社会秩序混乱,暗杀成风。一些低级武士、浪人,动不动就把人杀了。上至朝中高官,下至读书人,只要意见不合,都可能惨造非命。而杀人者在逃不掉且走投无路时,往往跪地一坐,剖腹自杀。如此一来,他们杀人的动机是什么,有没有幕后操纵者,全都无法再查。似乎在那个年代,武士们动辄剖腹简直不当回事儿。

    小说中描述,当时英国、法国分别支持萨摩—长州和幕府,卖军火,出主意,甚至愿意直接出兵。但日本人,特别是德川庆喜,坚决不同意外国人介入,天皇更是始终坚持“攘夷”。据说,正是因为日本人上下一心,日本才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没有被白人殖民的有色人种国家。这一点,我没有考证,感觉不准确。中国是半殖民地,有外国租界。亚洲其他国家,印度肯定是殖民地;东南亚,基本也被殖民。中亚的阿富汗没有被殖民。朝鲜是成了日本的殖民地。这都是题外话了。

    当时的日本,其实挺落后。一些大名(领主)一年只有几十万、十几万石、甚至几万石稻米的俸禄(一石约30公斤)。这要养活一大家人,还要照顾手下的武士和小官员。可想而知,生活并不富裕。而天皇的俸禄,也仅有几万石,如果不是幕府将军接济,生活都很难。那时日本的医疗水平也差,堂堂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前面那位)竟然因为脚气感染,27岁就死了。孝明天皇,据说是得了天花,不到40岁就驾崩了。

    日本人确实好学,学中国,学西方,不遗余力。这种好学精神,让他们在明治维新前就派出一些贵族青年和武士中的俊杰出国留学、考察,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以及教育、科学、文化的相关知识。于是,在时机成熟时,许多人才脱颖而出。好学,让一些日本人不那么墨守成规,不那么固守传统。比如,西乡隆盛,可以身上穿西服,脚踩木屐。威严的天皇,可以穿上外国军装。这看起来可能滑稽,却说明日本人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

    书中有趣的东西不少,篇幅有限,我不多说了。

    高初建

    2020.11.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10-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ud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