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过了25岁,每一年生日的这一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回顾这一年的经历和体会,就仿佛想要提取出所有不枉青春的瞬间,总结出无愧于心的成长的意义。
如果说25岁是“看世界”,26岁是“入社会”,那么27岁是“向内探索自我”。
我发现,25岁-30岁的日子显得异常急迫。几乎所有信息都在暗示你,你该找到一个好工作,做一些成就出来,最好早日实现财富自由;找一个合适又喜欢的人,把婚姻确定下来,最好再完成二胎政策;把房子车子都置备好,把人生安定下来…仿佛人生过了30岁就戛然而止了似得,又好像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同龄人抛弃而变成一个loser。就连好朋友之间,都不能再随心所欲的分享恋爱或工作的喜悦了,可以感受到一方的任何一丝积极的人生进展可能都会引起对方的些许焦灼。我感觉自己也不自觉地被困在这个无形的枷锁中,莫名的生出焦虑。去年的这个时候,完结学业、工作大半年的我感觉非常迷茫,看着大家都在各自的路上跑着,而我像是站在空旷的平原上,不确定该向哪个方向迈出下一步。就是那段时期,我发觉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期望的工作,而现有的工作选择又无法实现我以为的人生的意义;自己内向拘谨的性格,在融入新团体或者群体社交时,令我无所适从;我还发觉,我并不强势,甚至无攻击性到有些怂,也并不够柔美,女性优势在我这里也几乎没有体现。所以在27岁的初期,虽然生活很平静祥和,内心却感到空落落的挫败和茫茫然的迷失。
我看了很多自我探索或心智成长的书,试图认识自己。读过《内向性格优势》、《为何家会伤人》、《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种从内部理解自己的书,也读过《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精进》、《把时间当朋友》这种从外部打鸡血给指导的书,还读了一些类似《白鹿原》、《四世同堂》、《穆斯林的葬礼》这种写尽人生百态的小说。我熟识了两个我很欣赏的妹子Yanling和Shuya,她们活得很通透、很真实、也不拧巴。我喜欢她们,也从她们身上获得了一些启发和鼓励。
如果说,27岁我成就了什么,那就是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也想明白了怎样的人生对于我来说是有意义的。我更理解且接受了自己天生内向敏感的性格,也明晰了我的哪些喜好或者行为是由性格特征引起的,而不是能力缺陷所导致的。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更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差异,也更自信更从容的去应对必须的社交。把社交看作一项技能,就像做菜一样,什么样原料要搭配什么样的调料,先观察再实践。我不必是一个外向开朗的人,我只要学会如何自然且自信的应对必要的社交场合即可,其他的时候,就做真实又舒适的自己就好啦。至于人生的意义,有的人追求的是富足,有的人追求的是情怀。在挣工资后的大半年里,疯狂买买买,越是买买买越是觉得空虚和无意义后,发现自己并不热衷于包包或者鞋子等东西的时候,我清楚的意识到仅仅是挣钱,并不能满足我对工作的期望。我希望我的工作可以对某个专业做出些许贡献,或是对某些人的人生有些许积极的影响;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学习和进步,积累经验和资历;可以是一条越走越宽的路,而不是用青春换金钱的劳动。在我想明白这些之后,我就平和了很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调,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用自己舒适的节奏过让自己充满热情的生活,就很好了。我想很多人喜欢俞飞鸿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她很坦然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且接受自己的不同,这需要勇气也需要底气,是大部分拧巴着的人所想过却不敢过的人生。所以,要有勇气,也要培养底气。其实,人的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伴随着成长的年龄也没有什么好畏惧的。
25岁到30岁,不是人生的冲刺段,而是探索期。耐心一点,专注一点,多一点勇气和闯劲儿,追求自己所爱的,也珍惜自己所有的。
Hello ~ 28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