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选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的一些痛苦,大人应有几个原则: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三是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获取的新知
What: 在生活中,当孩子面对困难和痛苦时,作为大人应该坚定自身的原则,淡定的面对问题并正确引导,合理疏通孩子的情绪,激发他们自己的能力。
Why not: 如果大人不淡定或者使用夸大、哄骗和收买的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达到长期有效的结果,还有碍于他们的道德发育。
How:
1.保持淡定平静
2.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说明这么做的原因
3.如实相告所要承受的痛苦
4.激发孩子的勇气
5.绝不使用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A1: 描述与I相关的自己的经验
记得儿子上幼儿园后自己有意识了,这两年打预防针时,每次都会大哭或者头一晚会反复问打针的问题。回想自己的说法,最多的就是“你就当被蚂蚁咬一口就好了”“有妈妈在啊,你怕啥”“没事的,很快就好的,妈妈抱着你打好吗”。。。自认为已经很理解他的反应或者提前说明了,只有一次是强忍着没哭。现在看来的确是自己没做到位。
A2: 具有明确目标的个人行动方案或运用
刚好18年元旦后又轮到最后一年幼儿打预防针,可以使用这个套路去试试了哈。 这次不提前和他说了,早上出门再告诉他说:“宝贝,我们现在先去打预防针再去幼儿园哦。” 他可能会说“我不要去打针”。
我需要保持淡定平静的说:“嗯,妈妈知道你害怕打针是吗?”他说嗯
我继续:“那你知道为什么小朋友们都要去打预防针吗?”他肯定说不知道,突然发现带了他打那么多次预防针,好像没有好好解释过原因~_~
我继续口气平静的说:“小朋友呢因为在长身体,对一些不好的病抵抗能力低,容易被这些坏细菌打败,然后影响你们的健康。打了这些针呢可以预防被这些细菌打败,保护你们的身体。”他或许还是会说我害怕打针。
我:“嗯,你知道吗?妈妈小时候也是需要打预防针的,每次都是外公陪去,当打针的时候,是会有一点疼。然后妈妈有时没忍住就哭了。”他或许会说妈妈你也害怕打针吗?
我:“嗯,妈妈其实也和你一样害怕打针。你知道后来妈妈怎样克服的吗?妈妈每次都在打针时在心里不停的对自己说,嗯,虽然有点疼,我可以坚持住的,而且很快就打完了。(其实我到现在也是这么干的,哈)你等下要不也试试妈妈的方法?怎么样?妈妈相信你也可以做到!”他可能会说那等下妈妈要和我一起。
我:“嗯,当然啦。妈妈会一直陪着你,让宝贝感到有妈妈一起给你力量,好吗?”
如果这次打完针没有哭,需要及时鼓励他:“妈妈刚才看到你打针时没有哭,这就叫做勇敢哦!”
希望挑战成功,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