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有言:“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我们此次全家回去就是与此相关,先生爷爷前年故去,今年才有好日子入葬还魂,即是此故回去。
凌晨四点半起床,洗漱完毕,驱车15分钟左右到达富坑村,从村边一径上山,因为修葺坟墓,山上的路也专门请人清理、开凿;因而天未明,依着手机的亮光,没多久就到达目的地。
此墓立于山上,水泥修葺,周边鹅卵石作围,旁边有土地公公小庙作陪,对面青山呼应、一户人家在下方,池塘菜园田畦绿油油一片,风光及视野堪嘉。
婆婆及先生的两位姑姑负责摆放瓜果祭品:有苹果橘子鸡鸭粄仔各类点心及客家娘酒,再点上蜡烛,燃香插上;与此同时,小姑子及家公清理墓边杂物落叶;小叔子及同来族人负责以红纸及可以喷出装饰彩带纸片的长筒装饰墓的外围;先生则在土地公公庙那里清扫、摆放祭品酒类及燃香点亮蜡烛。安安左蹦右跳,和平平、雨可忙着堆放冥币及各类模拟现代、预备送到阴间的纸类用品:汽车、别墅、沙发、衣服、电饭锅、空调啥的全套配置,应有尽有。睿睿和姗姐姐忙着看手机,时而看看风景,显得颇为无聊,我的主要任务是照看老三,护其安全。先生的几位表哥表弟则在一旁帮忙,聊天。
香焚三分之二,吉时已到,遂人手一香,举头顶跪拜,期先人在那边逍遥自在,也念念有词地希其护佑后辈健康平安、财源滚滚。
此后,打火机点火,烧纸钱、冥币、金元宝及全套生活起居用品、交通通讯电器用品,火光甚大,以树枝半空遮挡,分散热量,约20分钟乃毕。后以酿酒绕灰烬一圈,意为先人餐毕,可分发祭品为我等食用:粄及橘子可现吃;鸡鸭水之类则收回入篮。
最终,燃放烟花及响亮鞭炮送先人回仙庭,乃下山。
先生的奶奶早于98年故去,我没见到,从先生的感念中可知是一位传统、勤劳又有决断和智慧的读过书的大家闺秀;先生爷爷,我是亲见过的,这位清瘦、一生也历遭曲折的老人在晚年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活着,也算是不枉此生。手执一香,跪在墓前,生命的感恩与敬畏油然而生,我们不是平白无故地来到世界,藉由祖宗先人一代代的传承,我们走到今天。这些天看纪录片《黄埔军校》、《贝家花园》,和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再次相遇,虽然时空不同,精神不灭、音容依旧。墓前祭拜,感觉也是如此,我想,这种生命传承的仪式是有大用的,此用无以言表,然而确实存在。因而,我对于小叔子两口子不让上初一的儿子回来祭拜曾祖父表示不解、不屑。
古来天子以去泰山祭拜为一盛事,我等百姓,则应从敬畏、祭拜最亲近的先人做起,礼仪之仁,不可废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