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治通鉴——吞阳记版

资治通鉴——吞阳记版

作者: 进京赶考路上早95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20:42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吞阳记版

    一人三失,怨岂在明(资治通鉴第一卷,A)

    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

    在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周朝,

    周又分东周和西周,有个典故大家和熟悉,

    烽火戏诸侯,谁干的,周幽王。这位周幽王就是西周的最后一位皇帝,东周的第一位皇帝是其儿子,周平王,这位周平王干的什么事,弑君杀父。东周和西周的分界线为什么是这爷俩,有说是因为迁都的,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有说是因为周幽王以前的周朝国力强盛,自周平王以后六百年左右国力有名无实了

    总之,周朝是在这爷俩手里分成东西了。周平王为什么弑君杀父,他是嫡长子,本应继承大统,还记得烽火戏诸侯的事 ,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没有把太子立嫡长子,而是立给了褒姒的儿子姬伯服。周平王的舅舅反了他爹,诛伯服,把周平王扶上王位

    东周六百年左右,又分成春秋战国两个大时代,资治通鉴的第一篇就是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又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赶考先生一直纠结,司马光为什么,为什么不把烽火戏诸侯作第一篇,为什么不把武王伐纣作第一篇呢?是因为这是礼坏乐崩的开端?还是因为这是战国的开始?司马光先生的初衷不必太在意,赶考先生倒是以为,战国以前的政事提炼资于政道的事不精,不厉

    资治通鉴顾名思义——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三家分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春秋五霸是秦宋晋楚齐,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分晋这三家呢就是韩赵魏。

    鉴 第一卷上  写的是三家分晋,原文是 个小故事组成,这中间有几段都是“臣光曰”也就是司马光先生的评语,不做评议,假如评议那就是用会议落实会议,乏味的很,

    1.

    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斗争过程中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剩四家,智,韩、赵、魏。智家又是四家中最强盛的,后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智家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不同意,智国认为智瑶-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有这个五个长处,但是他确很不仁厚。不能立,智宣子不听。立智瑶为继承人,后文书果然智瑶葬送了智家,

    这个小故事,赶考先生认为,并非智瑶的不厚道葬送了智家,试想一个人有厚道这个优点就成一番事业,霸业??滑天下之大稽

    试问哪代帝王是靠厚道起家的?教人从善罢了。厚道重要还是狡诈重要?说一句废话都重要,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厚道 什么时候狡诈,最重要。什么时候四字是不是很含糊,人生关键的就几步,以江山为例,这一战事关得与失,那就无所不用其极,前期还是要厚道一些的。

    2,赵简子选继承人,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故事1和故事2是矛盾的,难道无恤不是工于心计,难道无恤不是投其所好,伯鲁挺厚道的不争名夺利,迷迷糊糊的,不厚道吗?赵家人为什么不立一个厚道的,赵家人可能怕

    伯鲁的厚道撑不起赵家的天下吧,曾几何时赵家人也立了一个厚道的,奈何风云际会一直貌似厚道的人,显的是霹雳手段。

    3  赵简子派尹铎去晋阳,临行前尹铎请示说:“您是打算让我去抽丝剥茧般地搜刮财富呢,还是作为保障之地?”赵简子说:“作为保障。”尹铎便少算居民户数,减轻赋税。赵简子又对儿子赵无恤说:“一旦晋国发生危难,你不要嫌尹铎地位不高,不要怕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以那里作为归宿。”

    积善之家,必有餘庆,这里倒是给那些富或贵的家庭提了一个醒,千年田地八百主,拢人心,养生德,你应该这么做。

    4  时光荏苒.智家的当家人就是那个不厚道但是有五个长处的智瑶,

    赵家的当家人就是那个赵无恤,

    有一次聚会喝酒,智瑶当众戏弄韩康子、魏桓子,智瑶谋臣提醒他,这样不合适,智瑶不以为然,我智某人国士无双,他们都有求我,怕个啥,谋士曰:

    一人三失,怨岂在明,蚋、蚁、蜂、虿,皆能害人,况人乎!

    智瑶充耳不闻。

    5.  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不给。谋臣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姑且先给,伺机而动”

    智瑶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谋臣:“为什么不给,

    给智瑶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让他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又何必单独以我们作智瑶的靶子呢!”魏桓子说:“对。”也给智瑶地了。

    智瑶又向赵无恤

    要地。赵拒绝不给。

    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三对一啊,赵无恤准备出逃。自问:“我到哪里去呢?”

    和小故事3串联了,去尹铎的晋阳,那是老爹给他留的后路。

    6.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脚。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

    赵家覆亡,下次灾难一定是连及韩、魏两家了。这是魏韩二人都能想到的

    赵无恤眼见城门不保,思虑对策,便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我听说唇亡齿寒…………。游说之词不重复了。这里有个关键点,就是,魏韩二人也知道这其中之利害。

    夜里,赵无恤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

    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家军,于是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

    7.豫让先生上场,赵、韩、魏三家瓜分智家,后瓜分晋,请周天子旨,封王。资治通鉴里司马光先生批评了礼坏乐崩,这里不讲,赵无恤把智瑶的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具

    就有了,豫让先生的故事,不赘述。

    春秋无义战,战国更无义战,我们不必去故事里代入谁,无需同情和憎恨,学以致用最好

    轮回——

    战国三家分晋

    三国三家归晋

    赶考先生拙见

    一人三失,怨岂在明,蚋、蚁、蜂、虿,皆能害人,况人乎!

    望洋兴叹,资治通鉴是大海,当我们跳进大海,游泳,撑起我们的不是我们身体接触到的这面水,是,而是,我们未曾接触的望洋兴叹。下一篇 鉴 第一卷B

    感谢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吞阳记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xh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