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和小伙伴们相聚之后,讨论了一些问题,当我们毕业之后,大家都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每个人的状态都是焦虑的,我们的欲望与现实都是不符的,我们的能力撑不起我们的野心。
“想都是问题,干都能解决”,是我们避免眼高手低,解决当下焦虑状态的一个口号,如何使我们的计划,如期实现,避免内疚。我们讨论了日清单的应用。
回想我们上学的日子,十一假期作业都有个各科的明细单,且假期中有几天,是我们要相约出去游玩的日子,想在假期后,没有内疚和焦虑,高高兴兴的去学校,那就得把作业分解规划在每天的清单中,执行和完成它。
现在参加工作了也一样,这个好理解,我们对每天的事项清单化,做到日事日清,要知道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我们不能把控的,我们不能管理时间,只能把它当做朋友相处,分解我们的周目标,月目标,年目标在每天中,在得到和想到之间,做到就行了!
教学相长,我最近看了《精力与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崔律,我回忆了内容
1.不仅拆解目标,拆解任务,也可以拆解时间,一日三分,一天的时间拆解成三分,早三件事,中三件事,晚一件事,早上精力最好,为未来工作,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中午为当下的事情,重要紧急的,紧急重要的,晚上为成长和家庭。
2.与我们个人成长迭代一样,从v1.0 到 v2.0,日清单也一样是由0.8版本迭代到1.0版本的,今天下班梳理下明天的,明天上班一早,再确定下最好。
对于不确定做与否的任务,我们要提前沟通确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高效人士七个习惯的第一个就是积极主动,你仔细听,当人们遇到难的事情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会说一句,“TMD,真被动呢”,日清单中怎么做那?
在清单中添加一个带 ?号的待确认的前置任务,一个比较专业的做法。
日清单中的任务,需要我们闲暇时光不断刷新的,那些是串联的,那些事并联的,有没有切合到我们的周目标和月目标。
重要的事情前,我们要做很多准备的,万事皆可提前准备,预演是提前准备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要事项前添加连锁任务,事前准备,避免我们成为消防员,关键时刻处于救火的状态。
3.新任务,明天做!要做到日事日清,需要你认清现在的自己做事的效率,记录时间,数据说话,效率的高低,在于问题的熟悉程度,以及能力的大小,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对时间准确的估算,这个能力不是朝夕能做到的,但每天不断的记录,挑战自我,这个能力是可以不断提高的。
对于他人的临时请求,如果时间不在自己把控的范围,就学些推迟处理的沟通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