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好上学,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将来能挣更多钱。”
你被这么“劝学”过吗?我理所应当地按照上学毕业工作的轨迹生活着。而在1999年,日裔美国人清崎出版了《穷爸爸富爸爸》,提出了“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工作”的观点。在初入中国就连续18个月蝉联全国图书销售排行榜第1
,直到现在也是各类必读书单的常客,在今年还出了个20周年的修订版。
可在20年后的2019年,我才在《小狗钱钱》里面发现类似的观点——工作不是唯一收入源。这本书通过一个小孩子和他的原生父亲、朋友的父亲的故事来传达了两种不同的财商教育,前者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穷爸爸,后者是高中没毕业却善于投资的企业家。
为钱工作的真相:恐惧与欲望
工作并非一个可靠的赚钱途径。近几年,互联网裁员一波接着一波,美团、华为、京东等大厂也不例外。你有辞职的权利就也面临着辞退的困境,即便你是当年辛辛苦苦打天下的老人,也不例外。熬不了夜、薪资成本高、麻烦事多、思维也不再活跃,显然,年轻人性价比更高。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大数据精准推广营销下,心甘情愿为你的欲望买单,而对没钱的恐惧又令你加倍工作,希冀能挣更多的钱,摆脱这种困境。可是收入上升,欲望也是会上升的,从小时候的零食到小打小闹的游戏充值,从新奇的科技产品再到对房车的期待,欲望和恐惧的死循环逐渐把我们变成为钱工作的奴隶。
“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工作”你要懂一些财务知识:
辞掉工作后,你还可以活多久?很多人觉得只要挣得够多,就不会陷入财务困境。可网上多的是几年内几年内败光千万、亿万家产的新闻。”挣钱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留住多少,留住多久。”
在会计学中,收入被分为三类:
劳动型收入
投资组合收入
被动收入
劳动型收入就是工作收入,投资组合收入和被动收入就是现在流行的睡后收入,即便是在你睡觉,你的资产也会源源不断地给你增加收入。
富人让钱工作的秘密就在于,富人买入资产。可以是股票、债券,也可以是投资的不动产等,资产带来的收入弥补支出,多余的可以继续买入资产投资。资产项不断增长,相应收入越来越多,富人也就越来越富。
“没关系,富人挣得多,但富人交的税也多啊!”我这样的想法很快被打破,富人还有个神器,公司。对于个体而言,拿到手的工资是税后的,五险一金、个人缴税等等都在你没拿到工资之前就已经扣除完毕。而公司却可以用税前收入支付开支,只用为剩下来的钱交税。
这本书虽然作者啰嗦得很,老是讲自己不相干的陈年往事夸耀自己,但提出的理念的确是颠覆了固有思维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羞于提到钱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好像这种事是个禁忌上不得台面,可现在发现是不懂所以避而不谈。
希望总有一天,我们都能不为钱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