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至交好友,是个80后,地道的东北人,老家在农村。用他的话说,“上大学之前,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市里”。
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路拼搏,终于考上了千里之外的一所名校——武汉大学。他学习的专业是电气工程,本科后又考取硕士,继而攻读博士,博士后毕业,作为优秀青年学者,被破格留校任教,参与国家级的科研项目。
他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与豪爽,爱好广泛,尤其喜欢太极和中医,读书期间还曾专门拜师,分别两位民间太极和中医的传承人研习。
在一次闲谈中,说道现在体制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问笑着问道:“你以后打算让太极(他儿子,当时才两岁多)上普通的学校接受应试教育,还是送他现在有一些地方开办的类似传统私塾学堂,或者去拜师学艺?”
他想了想,认知回答道:“还是会首先考虑上正规的学校,接受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有很多问题,但是我就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成长起来的。我能做到的,相信我儿子也可以。”
他的回答,令我有些意外,原本以为他会选择后者。毕竟大多数情况下,最为一名“体制内”人士,他常常不乏批判之言。
接着,他又说道:“现在他还小,将来的很多事情很难说,我会尽可能顺应他的天性,尽我所能地帮助他成才。”
朋友对于自己儿子的态度,以及对自我的清醒认知让我很钦佩。想到一位老师曾经谈到成才的两条路:
一条路是从学院读书,一路考上去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过来当一个学者;另一条路是民间师徒传承,认可一位老师,就跟着老师一起生活学习,长时间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老师那样的人。
朋友的成长经历恰恰兼具二者,既有学术训练,培养追求精准,客观理性的科学思维;同时又有师徒传承,得到深厚的人文底蕴涵养之功夫。
他的儿子如今上小学一年级,言谈举止确实有不同于一般同龄孩子的地方,但又能很好地融入群体,确实令人称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