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说】以讹传讹⑴

【随说】以讹传讹⑴

作者: YangSiR说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01:25 被阅读0次

【文 / YangSiR说事-2024.03.12. 周二,杭州,阴到多云】  文章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古代文学史上,“以讹传讹”的典型事例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梁祝”、“杨家将”和“陈世美”。对于这三个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本来对此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因为平时我喜欢钻牛角尖,硬是想从鸡蛋里挑出了一些骨头来,不吐不快,不说不快。

先说梁祝。某种意义上说,梁祝是一个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的文学作品,在咱们天朝那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啊。那“梁山伯与祝英台”浪漫中带着凄凉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国人津津乐道。以至于被改编成多种剧目、被拍成了电影,使这份忠贞的、美好的爱情由此得以流传下来。对故事本身,没什么可挑剔的。问题在于,将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硬用“拉郎配”的方法人为纠结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人的一大“发明”。据考证,梁山伯其实是明朝的清官,而祝英台却是南北朝时期魏国的女侠,这两个人的身份现在差不多都已经被史学界考证落实,被正史的史官们所确认。问题在于,两人所处的朝代相差七、八百年,只是被埋的近而已;还有一种说法是,梁山伯死后被埋的时候,那地里挖到了一块祝英台的墓碑,于是就埋一起,于是就有了“两只蝴蝶翩翩飞”的奇特现象。可以说,这“两只蝴蝶”应该是天朝“冥婚”的“鼻祖”。不得不说,古代文学家的脑洞,还真不是一般的大,“文学创作”果然是神奇的……

杨家将的英雄业绩,国人差不多全知道。正是因为“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让我们对杨门一家满门忠烈的英雄事迹也生发出由衷的敬佩。古今中外,有哪一家哪一族,可以为了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困苦,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拯救江山社稷、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的战乱之中?又有哪一族哪一家,可以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献出全部成年男丁的生命?我的印象中,除了老杨家以外,好像还真的找不出第二家。所以说,对“杨家将”敬佩那必须是由衷的。也正是因为带着这份崇拜,我遍查资料,想从中找出更多的可以让自己的崇拜、敬仰更进一步的佐证时,我却失望了,非常非常的失望。因为在“正史”的记载中,杨业,也就是杨家“太上皇”杨令公,就只有杨延昭这么一个儿子,也就是俗称的“杨六郎”。所谓“杨家有七个儿子”的事,是假的。而那流传几百年的“杨家将”故事,自然也有太多的“水份”。

相关文章

  • 三十、论时说以讹传讹

    八字本有定理,理之不明,遂生导端,妄言妄听,牢不可破。如论干支,则不知阴阳之理,而以俗书体象歌诀为确论;论格局,则...

  • 随说

    秋天阳明燥金 萧萧落叶扰人 脆梨把肺润 心平气和精神 认真 认真 工作生活都顺

  • 随说

    你的应变能力相当于the war中的即战力 犹如士兵扛狙击一般应对敌击 随时随地掌控着局势的多面体 身处社会也亦如...

  • 随说

    人未衰心已老 说的感觉就像我现在的状态 家里催朋友催 只因不想恋爱不想脱单 每当静下来 发现自己还是孤单一个 还是...

  • 随说

    2017年是人生中特别的一年。上半年的高中,下半年的大学。帷幕了曾奢求的梦;跋涉了想去的远方。像是做了一场梦;从前...

  • 随说

    羡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才华,慕你“抱诚守真,淡然纯真”的真挚,敬你“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的柔...

  • 随说

    若我在生命尽头,往事不可追,若浑然可忆往昔,即使有痛,早化作烟云。

  • 随说

    这么多年,深深地感到寄人篱下的感觉 ,很难受,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强大的伴侣。你一定要记得

  • 随说

    我,这个人,一直自己对自己,道不清说不明,混沌。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很多好笑的地方,但却含着泪,接近尾...

  • 随说

    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弃,坚持走下去,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也许不是你本来想走的路,也不是你本来想登临的山顶,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说】以讹传讹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cc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