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鼓岭(2018年6月16日)

鼓岭(2018年6月16日)

作者: 陈炜杭 | 来源:发表于2018-06-16 11:48 被阅读0次

鼓岭(2018年6月16日)

打算去鼓岭玩玩,那么既然要出发,不如做一下攻略吧~鼓岭其实和鼓山是接壤的,大概翻山越岭是能够到的吧。从地理上而言,据闻是福州的第一道屏障。

鼓岭在大约1886年左右的时候,由一群西方传教士开辟,作为避暑圣地。1935年的时候,上面有多达200多栋避暑别墅,而今那里的村民也有非常多都是基督教徒。这里洋人所建的别墅,多数都是石头建造的,如果硬要说建筑风格,大概很难用过去的大流派来分辨吧,低矮,简单的石头外墙,应该也是有一些像我在法国阿维尼翁所见的建筑,可是又有一点像中式的建筑。

万国公益社是鼓岭上颇为有名的历史建筑,被誉为福州最早的会所。挺难想象,这种中西合并的建筑的,但是色彩上却没有欧洲建筑的明亮。如果说中西结合得我目前最喜欢的地方,大概应该说是越南的会安了。中式的木屋与欧式的小洋楼完美结合,两层的结构里,加上了西式的美学,花团锦簇,色彩明丽。

出了会安,越南的大叻也是有名的高山避暑圣地,这个地方的开发途径和鼓岭有所不同,这个地方是由法国的探险家发现的,而开发的时间也与鼓岭的时间很相近,在1890年左右。但是这里的建筑风格,却带着法式的浪漫,各种的色彩,小洋楼。

鼓岭上面的建筑风格,的确与欧洲的风格相去甚远,不禁推测是否这些传教士来自美国。我并没有找到记载,并不知道当年传教的人士到底来自哪些国家,只能根据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一个传教浪潮中,美国人留下了浓厚的一笔,或许从这些的痕迹中,能够推断出一些历史的进程吧。

过去看历史是单独存在的,现在看历史,发现这就是社会浪潮,一个社会的变化会反应在许许多多的地方,反应在所有的文化生活里,无论是衣着、行为、饮食,都在一点一滴中改变着人们。如果能够捕捉更多的信号,也就更能捕捉社会的脉动,和人们的思想吧,这样看起来文化研究当真是极为有趣的。

相关文章

  • 鼓岭

  • 鼓岭

    翻阅相册,看了看之前拍摄的照片,心之向往,多希望时光倒流回去,那个时候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好不惬意,心情...

  • 鼓岭小记

    漫步在古老的青石板上,每一步所踏的地方都经历过岁月的沉淀,那些人注视着一个个悠闲或疲惫的人经过,因岁月而混浊的...

  • 鼓岭往事

  • 鼓岭秋日

    山顶上,蓝天,暖阳,沐清风登高望远。山脚下,青石板,寻常人家,访加德纳石屋青藤依旧。最后,于书屋中小憩,浓浓纸墨中...

  • 鼓岭游记

    前两周和朋友去了一趟鼓岭,从警官学院坐面包车上山,到达柳杉王公园。中午12.00的时候,你会有明显的感觉,还是一样...

  • 鼓岭纪行

    ※ 本文写于2012年11月,但讲述的是2012年8月随福州一中天文社上鼓岭观看流星雨的事情。 俯视暮光城,仰望绚...

  • 鼓岭山居

  • 又见鼓岭

    我的故乡有许多。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我所爱的鼓岭不是枝枝节节的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 一...

  • 鼓岭行

    昨天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金鸡山公园、鼓岭走走。 自然真好。我们赏了蓝天、赏了红叶,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看到了巨大的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鼓岭(2018年6月16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fb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