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年总爱在课堂上和男同学传异色纸条。下课了,在卫生间,一群男孩凑在一起计较鸡鸡大小。明明是好几个男生一起在课堂上捣乱,但女老师却只留他一个人做课后教育。
之后,有好多次的偶然让两个人单独相处。少年第一次盯着女人的后颈发呆,看着老师的裙角恍惚躁动。老师有意无意和他讨论关于性的话题,像是提点又像是挑拨。
在一个楼道间,两个人的身体局促相撞,四目相对,停顿数秒,少年凑过嘴唇吻了老师。在半推半就中,老师并没有反抗,甚至有些放纵。
两个人的禁忌之恋在遮遮掩掩中迸发,少年对性的好奇和神秘在老师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解答。老师虽然已经结婚,但与丈夫的关系并不和谐,两人分床而眠互不打扰。丈夫是一个不成功的袜子推销员,总是早出晚归,在家的时候喜欢听古典音乐和喝酒,对妻子并不热情。
少年和老师在阳光照进来的温暖房间里完成对性的多次探索,这样的性爱并没有因为道德的沦丧而失去美感。少年会笨拙地一点一点解开老师的制服裙扣,内心火热却行为迟缓。
少年和老师的眉目传情已经延伸到课堂,每一次少年到黑板上答题,老师会悄悄掀起裙角展现被布料遮掩的矜持,在书本的一角写下,“放学后,老地方见。”
所谓老地方,就是老师家,这样频繁的课后身体辅导总会露出端倪。丈夫碰见过几次出现在家里的少年,但从未逼问二人,他们说是正常的师生课后辅导,那就是了。
丈夫会和少年聊天,絮絮叨叨事业上的不顺。三个人的生活轨道就这样矛盾又奇特的交织了好长一段时间。
直到丈夫彻底撞破少年和老师的好事,少年错愕害怕地等待审判。但丈夫没有摔门而出也没有暴打他一顿,而是像往常一样和少年在阳台上聊天。
丈夫告诉少年,他在年轻的时候也出轨过还被老婆发现了。现在他事业不成功,也没时间陪老婆,他对少年和老婆的暧昧关系并不介意。
丈夫问少年:“你看到羊毛袜子会想到什么?”
少年:”想到收入,想有更多人买,你的生意就变好了。“
丈夫:“错了,你应该想到草地,青草,自然,人的皮肤和自然贴近……”
在这一刻,少年对性的渴望、亢奋、和神秘感突然断裂了,不再沉沦。少年时代对性的一知半解总希望付诸于实践,在被满足之后,人的动物性会慢慢消退,人生不止只是性一件事。
老师完成了少年对性的启蒙,丈夫让少年知道人性饱满的复杂。
少年对老师的故意疏离却引起了报复。老师主动扯乱衣服勾引,用尖锐的破碎酒瓶以死相逼。两个人发生了最后一次关系,心里都知道回不去了。
老师以旷课为由让学校处罚少年,在课堂上撩起裙摆故意让少年看。这时候,少年猛地推翻挡住老师挑逗动作的讲桌,让老师公然难堪。
少年被留级查看,两个人的关系交恶。在毕业典礼上,少年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正在讲话的老师面前,拉下裤链,在老师的颤抖的目光中退场。
这就是电影《教室别恋》的故事,背景在二战时期的瑞典,真人真事改编。
对这部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卡夫卡·陆说,男人需要一次成功的插入告别懦弱的少年期,那一次成功的建立也将造就责任的形成。此后,就是习惯,就是一场漫长的惯性活动,没有人可以保持永久的热度,就如痞子王朔哀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叫浪漫一样,有过性关系的男女,他们从此在本能的道路上行进人生,欲海的宽度只有上帝知道,当男人从你的溪流里爬出,他再也不会回头,长大就是对于昔日情怀的必然埋葬。
而中国的少年对性的向往和启蒙会更加含蓄,上个世纪的性压抑严肃、性知识匮乏。
在史铁生的回忆里,那个时候爱情羞羞答答的常被认为一种不得不犯的错误。大家暗戳戳提到那件事更是轻蔑和厌恶的表情,这些念头都是庸俗的勾当。
而现在,初中的孩子们就会在生物课上了解人体奥秘;市场上咿咿呀呀的情歌多角度告诉你情啊,爱啊;网络上杂七杂八的花样“科普”让这件事少了一份神秘甚至多了一种低俗的强加。而中国和北欧在这件事上最大的区别,不是性的启蒙和知识,而是性道德观的不同。
这样的故事放在中国一定会有很多人批判三观不正,用道德去绑架正确是很多人习以为常并一直遵守当成优越感的东西。但很多东西,发生在人身上,观察人的成长和深度就好。
小七的微信公众号简七七文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15743/6a92b1ac575cce1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