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一次的归田园居中,我们很清晰的就看得出来,他现在的生活明显是不逍遥的,毕竟他也写到了“草盛豆苗稀”,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种田之后,长出了很多的杂草,但却收获很少的豆苗。“晨兴理荒秽”中表现的也是一天到晚要去清理这些杂草,在“带月荷锄归”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要忙到月亮出现的时候才背着锄头回家。其实,这表现得不是他的逍遥,而是他这时候非常的辛苦。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在享受于其中。
而如果现在要说到他的后两句,那一句“但使愿无违”,而这一句当中的“愿”就开始跟他的最开始的想法有变化了。最开始的他是那一种“性本爱丘山”的,但是这时候“愿”和这一个“性”的意义就已经完全变了。最开始,他是追求的那种田园生活,是那种爱自然的生活,变现出来的是那一种对自然的享受和爱。而到了现在,再跟随着他这样在官场的进进出出,还有各种儒家的实现梦想的方向,也使得现在他的“愿”和之前性本爱丘山的时候,这一个包含的意义是完全变了的。
而同时如果再把陶渊明这一个人重新再浏览一遍的话,就可以把它分成总共三个点,而这3个点也是他不断变化的地方,同样也是他年龄变化跟随的。
在陶渊明这一生中的起点处就是“性本爱丘山”了,毕竟这也是他最开始追求的田园生活,还有那一种爱自然的时候。而后面也到了他修齐治平的这个时侯,是他要实现儒家大梦想的时候,同时也跟安平乐到有一些关系。而如果一直延伸到现在的这个时候的话,就是跟他这一个“愿”所产生关系。
这一个愿其实也能跟前面另一样东西继续产生关系。
就是在之前所读到的饮酒其五里面的那一句“此中有真意”,而这一句话中的“真”也就是他前面所说到的“愿”同时也代表着这时候的诗人的意愿,是要做自己,仍然保留的意愿也还是那种归隐。同样陶渊明这个人他经历过这三个不同的点之后,他追求的还是那个自我。这一个“真”也就从他的想法中慢慢显现出来了。
而这样来看的话,陶渊明也其实是保留了他自己的真正的想法。 毕竟他选择了“真”,保留真性情,也就是说他选择了自己的那一种想法。因为这一个“真”可以和前面的“愿”联合在一起,也可以说是陶渊明还是回归了他自己本身。毕竟他选择了作为这一个真的真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