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用一本书还不能讲清楚一个故事,一个概念,那么写书的人要么水平不够,要么这个故事概念太难讲;如果读完一本书却发现没有收获一个完整的逻辑与概念,要么写书人水平不够,要么看书人用心不够、用脑也不够,但我更偏向于后者。
关于用户体验的要素分为5个层面,从低到高依次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在这叠起来的五个层面中,还可以从中间垂直劈落,分左右两大块:功能型与信息型;功能型用于描述功能型平台类的产品,而信息型用于描述信息型的媒介类产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5009317/a4a31879941d7361.png)
战略层
来自于金字塔底端的需求与原始欲望,一般是来自于商业与用户最基础的需求,这个战略不仅仅包括经营者想从网站得到什么,还包括了用户想从网站得到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5009317/2c958f96b061b7f0.png)
问:我们提供给用户产品后,我们能收获什么?
达到xxx的销售额,做到行业前x,实现年收入xxx
问: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后能收获什么?
获取技能的提升,升值加薪;购买想要的东西,满足日常需求
范围层
从讨论战略层面到达更高一点的抽象层面,“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即“我们开发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内容与战略层和结构层的东西很容易混淆,范围层强调的更多的是一些功能是否要包含,一些内容是否要提供,一些模块是否要支持;这个需要仔细揣摩下,不要被标题这个title给误导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009317/14beeb267f9822e7.png)
问:这个产品的功能需求规格是什么?
这个网页要什么功能,支付方式是微信还是支付宝还是都要有,我们要放图片还是视频,要做哪些不做哪些……包含于功能有关的需求
问:这个产品的内容需求是什么?
我们要向客户提供什么内容,文字还是图片还是视频,这些内容是不是足够专业,足够吸引用户;内容是否独特,具有其特有的价值……包含与内容有关的一切
结构层
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听起来很神秘,很有科技感,但是这个工作实际上并不完全是技术的,它们要求去理解用户——理解用户的工作方式、行为和思考方法。结构层确定了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并且做完了他们想要的事情后他们还能去哪?
![](https://img.haomeiwen.com/i5009317/7b7ffc44872ad33e.png)
问:交互设计需要考虑哪些事情?
关注用户可能的行为,然后针对可能的行为进行配合与响应;预防可能出现的错误的操作,尽量去引导用户正确无误地使用产品
问:信息架构指的是什么?
信息架构研究的是人们如何认知信息的过程,对于产品而言,信息架构关注的就是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且具有具体的意义。最通俗易懂的例子就是:我第一次进入一个公司的官网,能不能让我几秒之内就知道你们是做什么的?怎么快速向客户表达我们要传递出去的信息
框架层
框架层主要处理更加精细的细节问题,结构层上我们体现的是一个大而不精的概念,那么到了框架层,我们将顺着结构层的思路进行细化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5009317/3f2e04519bf95604.png)
问:框架层的交互设计需要精细到哪一步?
框架层的交互设计是延续与结构层的,处于5大层面的第4步,也就是我们只要大概确认,这个位置需要加一个button ,这个地方需要放一个div,需要放一些占位符,这个地方我们放一些提示,而button多大,什么颜色,是否需要border等细节我们并不需要考虑
问:导航设计与信息设计是指什么?
导航设计就是字面意思,包括一些网页的导航,一些操作的流程与导航等,导航的设计关系着用户体验的优良,尽量遵从用户习惯来走,会让我们显得平庸些但不至于让用户不知所措;而信息设计其实是交互和导航设计的综合,信息设计是这个层面中范围最广的一个要素,所涉及的事情几乎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功能型和信息型产品两者都看到过的全部内 容。简单理解就是:你在一个网站中操作,所有的操作和体验都一气呵成,不需要我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我点这个按钮会不会有问题,我进入这个页面是不是就退不出去来了
表现层
在5层模型的顶端,我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产品用户会首先注意到的地方:感知设计。这里,内容,功能和美学汇集到一起来产生一个最终设计,完成其他四个层面的所有目标,并满足用户的感官感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5009317/8676a1603650f72f.png)
问:表现层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在框架层,我们主要是解决了放置这个问题,界面设计考虑可交互元素的布局,导航设计考虑在产品中引导用户移动元素的安排,而信息设计考虑传达给用户的信息要素的排布,那么在表现层,我们就要弥补这些排布留下的一些感知的缺陷,我们将如何在视觉上呈现更好的一个产品
问:怎么合理设计,让用户感知更强烈与深刻?
用户的感知设计包括很多部分,很多时候这些方面需要专门的UI或者是视觉设计师来做,但是更多的时候很多团队中并没有这么足够的人手,所以一个产品经理的设计美学功底就显得很关键啦!而如何培养一个产品经理的设计美感,交互设计的流畅感,这些知识怕是要向其他的大佬们去学习啦!
问:表现层满足的还有哪些?
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体验:就是当我们访问一个特别酷炫的网站,或者是个人博客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下意识的去看看这个人是谁或者是这个团队是谁;这个时候表现层满足的就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受,更多的可能是吸引到了客户对这个公司或者团队或者个人的兴趣,由此也许还有会更多深层次的需求与商家哦!所以,千万不要让表现层仅仅停留于表面,我们能想的也许还有更多
要素的应用
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复杂,用户体验要素都是一样的。但是,将这些要素背后的想法付诸实施却是一次自我挑战。这不仅仅是时间和资源的问题——它常常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回过头来看这五个层面(战略、范围、结构、框架和表现)它们听上去都像是有一大堆工作要做。当然这种需要高度注意所有细节的工作,必须要花费几个月的开发时间和一小组经过专业培训的团队来完成,不是吗?
所以针对于小团队或者资源并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是了解更广泛的知识,同时对一项或者两项显得专精而又有深度一些;而对于那些我们不够专业或者不够有把握能做好的问题,我们尽量去请教别人或者交给别人来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一个产品要把这些要素完全的考虑进去并且付诸行动,这是一个很复杂也很庞大的工作,而我们能做的是,精简浓缩,形散而神不散;将这5大层面包含的内容提炼出精粹,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与业务的磨合,进行一些适当的整改,用于自己的产品,去打造一个正规化和标准化的好用的产品!
写在最后
《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是一本很出名的书,有“产品经理的教科书”这样的美誉,而我这篇文章也就是简单的对书本中的一些概念的提炼与自我理解。作为现阶段的产品经理,感觉到了迷茫也感觉到了压力;
迷茫来自于太多太杂太聱牙诘屈的概念与词汇,有人告诉我讲简单概念复杂化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提高行业门槛让一部分进不来,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很多问题过于简单化会让人产品习惯而忽略对深层次的东西的探索,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去探索就会有新的词汇和新的复杂的东西出现,而我们并不能改变这些现状,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学习,去掌握,同时加入自己的理解。做到“去化”,去掉一些繁琐的,去掉一些晦涩的,去掉一些表达复杂的
压力来自于迷茫,也来自于对未来的探索;我们有时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却又说不清楚我们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够好,或者是知道在哪里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改变;有时也感觉自己做的很好了,却忘记了其实别人做的比自己更好,而自己却不知道怎么再次去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做的更好
这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很多人写了很多文章,做了很多工作,也花了很多时间才慢慢领悟与体会。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多的是拾人牙慧,而渐渐地丢失了自己的主动性。以为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却忘了“书到用时方恨少,技到用时才知缺”!希望这篇文章总结完,能帮自己对产品的设计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流程化的认知与体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