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临睡之前翻手机,无意间看到了明日之子3的cut,醒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名都没记住,但是对里面的一幕印象非常深刻。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97706/a6a326617cc418ce.png)
第一感觉这个叫吴兆弦的姑娘长得好甜啊!就好像迪士尼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公主,可能也因为这一期她唱的歌是《小冤家》加上本身的造型也是可爱甜美的风格吧。然后再往下仔细以了解才发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97706/443eb48d874f1f07.png)
她今年18岁,出道10年。
也就是说,她8岁的时候就已经具有登台演出的经验了,在我们还在小学的操场上和一帮人玩皮筋丢沙包的时候。
照理说,从8岁就开始积累经验,已经积累了10年经验的人,要比在场的其他选手们发挥得更加稳定和出彩,有经验的人一定更知道舞台上什么时候该定点、什么时候该冲着跟拍的镜头展现眼神杀,什么时候该露出微笑....这些是表演者释放个人魅力的必杀技,也是幕后需要一遍遍练习的技巧。
当这个姑娘唱完的时候,导师们的评价是这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97706/11df3184d65deda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97706/7cae1221dbad900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97706/e927818361acb04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97706/9a9d7b151c96ae61.jpg)
“我已经快感受不到你的灵魂了。”
听完这段评价,姑娘可能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导师这句话什么意思,懵懵的点头,说自己会努力,这个模样令人心疼。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97706/bd6aa3e8605b0531.jpg)
很明显也很可惜,这场表演没能获得导师足够的认可,可能觉得这是一场“模式化”远远多于“做自己”的表演,结局就是,姑娘要暂时离开这个舞台。
比赛的过程往往揭示着一些很残酷的真相,8岁开始登台表演,日夜练习把每一个节奏、定点、看镜头的时机都把握得很好的时候,这个过程就像在心里形成一个教科书似的范本,再把这个范本一点点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和习惯,然后,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忘了自己,最终也失去了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97706/8e03a7bca54027e7.png)
不只是吴兆弦,这其实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从小我们被这样那样的规范教导,该怎样怎样做事。工作之后发现,公司有公司的规定、前辈有前辈的方法,需要去学习和掌握。
一开始你可能还持有不同意见,还在心里保留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但是为了生存下去又不得不配合,因为心里想的和手上做的不一致,一来二去十分拧巴。
纠结的过程是痛苦的,甚至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真的就是自己不够有经验、是不是自己思考的方向不对,是不是成熟的做法就是那样那样....
于是你告诉自己,先什么都不要想,先照做试试看,无视掉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做一个听话照做的人。配合果然流畅了,效率果然提升了,问题果然解决了,心理也不拧巴了....但所谓棱角和态度,也就这样被磨没了。
一段时间下来,终于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有经验的前辈,拿出手的活儿都是那样的“高效、精致、周全”,新人看不到这背后片刻新鲜是假象,还羡慕你经验丰富执行度高,并以此为目标努力。但鲜花和掌声抵挡不了深夜躺在床上对自己内心的拷问:
“这套表演早已烂熟,但也在这熟悉的剧本中失去了灵魂和自由。”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97706/ae0f3fb0265da7ea.jpg)
节目里姑娘受到打击可能也逐渐意识到了真相,因为担心她,华晨宇和孙燕姿还追出来对她解释和安慰,“现在可能不是你的timi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397706/f1ebbb13f47cb248.png)
说到底,这个姑娘在被时代塑造成韭菜再被割掉以前,还是有人用温柔的方式提点了她,让她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归根结底我觉得是件幸运的事。
种树最好的时机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可能10年前,环境没那么自由开放,可能姑娘在当时就是错失掉了“做自己”的机会,那么现在环境已经友好太多了,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她还是可以做出新的选择的,当她知道如何去表演自己而不是表演套路的时候,她也会知道该怎么使用曾经积累的经验,那样,也不算浪费吧。
有人说她才18当然还有机会,毕竟这么年轻。但我觉得不是因为她18,才有改变自己的可能,这个可能性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30岁也有重新出发的权利,40岁也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的权利,这个不是以外在年龄论的。有的人50岁想明白了,以后可以用25岁的心态活得轻松一点;有的人才20出头,心态就已经苍老了。
所以,做自己是个很“个人”的问题,如果你的心不被绑架,那么你的人也就轻盈,不为外界的声音所累,才能活得恣意纵情如少年。
希望看到今天这篇文章的人,不论年纪,都有运气在世俗的洪流中看清假象,都有勇气在外界的教诲中坚守自己,都能保有灵魂,活得清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