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数据的应用设计
前面的各个阶段完成了对业务数据的概要设计(规划)、详细设计(键、表、式)、全部的数据定义和业务功能的设计等工作,数据的应用设计就是要针对已有的数据成果发掘出应用上的价值。从软件工程的框架图可以看出,数据的应用设计是非技术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数据的应用设计完成后就进入了技术设计、开发环节。数据的应用设计重点是发掘数据的价值,建立价值实现的机制。
18.1 基本概念
18.1.1 定义与作用
1.定义
数据的应用设计,是对采集到的数据成果给出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应用价值。本环节是非技术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重点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增加已获得数据的应用价值。进入到了数据的应用设计环节,已经与架构设计和功能设计没有关系,此时完全就是以数据为中心,充分地考虑如何从已积累的数据中为客户增添附加价值。
2.作用
无论是从工程分解的概要设计阶段到详细设计阶段,还是从工作分解的架构层到数据层,都是为了获得完整、及时和正确的数据。在这些设计过程中,从业务视角对数据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定义以及算式等设计,这些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获取数据。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后,如何让数据的价值最大化就是数据的应用设计要思考的问题。数据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要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通过在信息化环境下搭建各种机制,可以通过让积累的数据实现“共享、复用”等方式带来附加价值。
18.1.2 内容与能力
1.作业内容
在数据的应用设计中,重点介绍数据共享、数据复用以及数据转换的设计方法。
(1)数据共享:产生的数据不但可以在某个部门或是某个系统中使用,而且可以提供给其他的部门或系统共同使用。
(2)数据复用:对于历史数据,如市场价格、生产指标、企业定额等,经过标准化的加工后,可以作为参考数据提供给下一次生产循环使用。
(3)数据转换:将文字型数据转换为数字型数据的设计方法,这个数据类型的转换可以增强客户的量化管理能力。
18.1.3 思路与理解
在构建企业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分析师和设计师往往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功能的设计上,而功能又大多集中在对数据的采集功能上。当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了一段时间后,随着功能模块的不断增加、数据的大量积累,系统就会出现两个较大的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它们的出现极大地影响到了企业信息化的投入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关系。
(1)问题一:由于不同时期、不同的软件开发商系统带来了信息孤岛问题,新系统投入的越多,积累的问题越多,解决起来的难度就越大,或根本就是积重难返。
(2)问题二:虽然积累了大量数据,可是需要的人看不到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注:问题一和问题二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为什么说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呢?因为即使是没有信息孤岛的问题,由于企业内部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来发掘积累数据资产中存在的价值,如果应用设计师也没有为客户提案,那么这些数据中存在的价值就无法发掘出来了。从对应用设计师的要求来看,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训练和实践后,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内容是可以快速掌握的,借鉴体操的术语做个比喻,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像是“规定动作”,有具体的方法可依(从软件工程的知识结构图中可以体会到)。与之相对照的是应用设计更像是“自选动作”,自选动作的提升空间就更大,也更难一些。特别是针对数据的应用设计,需要应用设计师不但具有前述其他设计知识,而且还要对企业的“业务”和“数据”都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它们二者整合在一起,只有如此才能发掘出数据的价值来。
18.2 数据的共享
18.2.1 共享的概念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同一个企业内的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逐步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输提供了保障。由于前面所述的原因积累起来的数据有多种多样的数据格式,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呢?这其实就是数据共享的问题。简单地说,数据共享就是让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计算机、不同软件的用户能够读取他人数据并进行各种操作、运算和分析。
实现数据共享,可以使更多的人更充分地使用已有数据资源,减少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等重复劳动和相应成本,提升对一次收集到的数据第二次利用、第三次利用的频率。由于不同用户提供的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系统,其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千差万别,因而给数据共享带来了很大困难,有时甚至会遇到数据格式不能转换或数据转换格式后丢失信息的棘手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数据在各部门和各软件系统中的流动与共享。
数据共享的重点在于数据的标准化。
注:信息与数据
“信息”是由数据加工而成的,但是信息的表达形式还是“数据”,所以这里全部采用了“数据”一词,但这些数据里面包括原始数据、加工后的信息数据。重点不是解决已发生的信息孤岛问题,而是通过对已发生的信息孤岛问题的理解,在新构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通过充分的规划、设计、建立标准等手段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
18.3 数据的复用
18.3.1 复用的概念
数据的复用,是指一个数据产生后,在不被改变的前提下可以被多次引用。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会产生大量的过程数据、基础数据,这其中很多的数据被当作凭证类、月统计报表的原始数据,只引用了一次就置之不用了。这是非常巨大的数据资源浪费,人们通常说“数据是企业的资产”,这个“资产”价值的体现方式之一就是它被引用的次数,引用的次数越多价值就越高。作为原始凭证被录入到系统中的数据,第一次的引用通常都是生产管理、财务报表等的需要,这些数据是否存在着二次、三次的引用,特别是在客户自身信息化经验不多时,应用设计师掌握着全部的数据和数据的结构,他能够从数据的应用价值出发为客户进行有价值的数据复用提案。因此,应用设计师在数据复用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作为二次以上的数据利用场景,可以将收集到的生产过程数据,在不用增加新数据的前提下(或是少量补充)对企业的内控、治理、各种评估等做出贡献。
18.3.2 复用规划的案例
数据的复用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将历史数据作为下一轮生产开始的参考数据。
这个过程就是建立了一个“数据应用→数据沉淀→数据加工→数据发布”的循环机制。这样的数据复用成果可以为客户带来的应用价值是可想而知的,这也应该是每一位应用设计师在数据应用方面追求的最高目标。
18.4 数据的转换
18.4.1 转换的概念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数字型的数据,这些数据中很大一部分是文字型的数据,这些数据通常都是作为“说明文”记录下来的,由于文字型的数据不能定量定性地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它的使用价值相对于数字型的数据来说要差很多。
18.5 关于企业信息孤岛问题
18.5.1 信息孤岛的产生
信息孤岛现象,是指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存在着:功能上不能相互关联、互动,数据上不能共享互换等问题。在做信息化咨询时经常会听到下面列举的这样的客户抱怨。
● 企业的系统很多,但是高层领导看不到他们想要看的数据、信息。
● 业务系统输入了大量的原始数据,但是财务不能用。
● 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系统中输入,且有不同的名称,不知道用哪一个是正确的。
● 系统中存在着对相同数据进行多次输入的情况,输入次数越多,出错误的机率越大,等等。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原因,例如:
●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不是一次规划、设计、开发并全部建成的。
● 企业缺乏统一规划,系统由各个部门自行委托外部软件商设计开发。
● 系统委托给不同的软件商开发,缺乏统一的承包商把关。
● 虽然是企业主导开发,但在开发初期没有制定数据的统一标准和规范。
● 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有本位思想,系统不开放或是不愿意进行数据共享等。
对于从事企业信息化分析、设计与开发的软件商来说,信息孤岛问题是绕不开的,经常会遇到客户的需求可能不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而是要将新建系统部分和既存系统部分整合起来。现在这样的需求是很多的,而且随着信息化发展的深入会越来越多。
18.5.2 数据设计与信息孤岛
出现了信息孤岛问题的企业,经过了一番寻找对策、解决问题的过程后,一定会痛感到,原来软件并不“软”,数据绝对不是想象中“不就是一个数字吗?打通它们还不容易吗?”
核心不是要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而是从信息孤岛的解决对策来看数据设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数据的概要设计中进行的数据标准的建立、主数据的建立、业务编号的建立等工作,它们对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影响。作为设计师要深刻地理解:如果系统的构建初期为了节省时间不做数据设计或是做得不充分,那么当运行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后,客户将会花费数倍或是更大的代价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
数据的应用设计,是对数据的二次设计,已收集到的数据具有多少价值,应用设计师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对于数据的应用设计,空间无限大,是让客户感受信息化价值的重要应用,对于应用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自身发挥价值的重要领域,它需要应用设计师具有专业的业务知识、业务设计/应用设计知识、一定的技术知识(重点在数据库知识)以及综合这几方面知识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数据的应用设计工作只有到了软件工程-设计工程中的最后一步才能进行,它需要前面的所有知识作为铺垫。做好了数据的应用设计工作,对信息系统应用的拓展、系统的生命周期延长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数据的应用设计,高手展现能力的地方
除去完全没有信息系统使用经历的客户外,一般已有过信息系统使用经历的客户更期待数据应用方面的介绍。因为对功能的价值发掘是有限的,而对数据价值的发掘是无限的。所以,如果设计师能够从数据层面的应用向客户提出看法和提案,更加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同,但现在的现状是,在软件企业不论是从事业务工作的还是从事技术工作的,从数据价值层面上谈意见和提案普遍都是大家的弱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