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这东西

作者: 伶俐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18-06-08 08:06 被阅读113次
欲望这东西

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他为什么,即他的行为是出于哪种欲望。这些欲望潜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种或多种欲望的驱使,谁都逃不出这些欲望。

十种原始欲望

是欲望在驱动我们的行为。欲望是驱使我们前进的动力,作者说,本书所探讨的十种欲望在本质上并无好坏之分,这些欲望每一个都可得到或好或坏的利用:这些是我们做出的选择,正是这些选择形成了我们所处社会的形态。

一、渴望重视

人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都有一个潜在的主题:我们所做的事情是要表达我们渴望得到重视。

其中包括了:对得到他人尊重的渴望;对得到关注的渴望;对被需要的渴望;对得到感激的渴望;对被理解的渴望;对个人价值的渴望;对被接受的渴望;对被记住的渴望。

二、渴望自我空间

“自我空间”感的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还可以构建我们、界定我们、帮助我们形成自我身份感--我属于这里,这是我的空间,我在这里感到自在。

“自我空间”是释放自我情感的实体象征。

三、渴望信仰

“对某事了解的越少,就越会去狂热的相信。”--蒙田,《随笔》

对宗教以及上帝、神的信仰与争论,都改变不了一个潜在的现实:在非物质领域,人类有着强烈地信奉某物的愿望。克利福德.格尔兹在《文化诠释》一书中总结:“迷惑、痛苦和道德隽语的存在,是驱使人们信奉神灵、魔鬼、精灵、图腾道义的原因之一。”

我们对超自然的神的这种崇拜可以被视为我们渴望信仰的最大程度的表达--存在着一个比我们更重要、更宏大的事物,它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超越时空、永生不朽,它是肉眼看不到的。在心理学上,人类似乎注定要创造一些神灵,来反映我们的价值和目的,满足我们在情感上和精神上的需求,与我们的世界观相协调,支持我们对“来世”的强烈愿望。

宗教,不仅跟对信仰的欲望有关,它有时也与对期待某事发生的欲望、归属的欲望有关。

广告在商界的作用就是加强用户的信仰。

四、渴望联结

渴望联结和参与是我们最为深刻的期许之一。

渴望与自己联结--以便更好的了解自己;

(我们最为深刻的冲突并不是在我们和他人之间,而是在我们内心)

渴望与他人相联结--以便沟通;

(与他人联结的基础是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这不代表认同对方的想法和信念。联结的关键是接受他人以及尊重他人的观点)

渴望与自然界相联结--以便了解世界。

(人类是自然界所构成的必需部分。它有好坏两面:我们是喜欢爱、欢乐、满足、胜利的生物,信仰和希望给我们力量,我们争取“个人的发展”,我们喜欢个人满足以及实现个人潜能;我们让自己和彼此失望,我们脆弱、有缺点,并会发生冲突,我们的计划会失败,并非所有的梦想都可以实现,我们会死去。

与生命相联结意味着考虑到了死亡:主观上接受死亡,并认为它不仅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天然的终点--这不是一个悲剧,而是一个终结。

(这与季羡林老先生的“人要处理的三种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倒是有些类似,不同的是,对于与自然界的联结,季先生不限于了解世界,而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达成“天人合一”的理想)

如果联结的欲望受到挫败或者被忽略(包括以上三个方面的联结),那么我们就会认为另外两种欲望(控制的欲望以及受重视的欲望)不会得到健康的扩展。自负通常与缺少自我认识相伴,有控制欲的人不是良好的交流者,而难以抑制自己得到认同的欲望的人都普遍没有与他自己的真实身份相联系。

欲望这东西

五、渴望自我价值

对有用的欲望不仅仅是功利性方面的欲望---正如“这里有事情需要去做,我最好去做”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它同时表达了我们我们本质中的一些更为深入和慈善的方面--我们帮助别人并展示自己有用的欲望。

如果父母总是帮孩子收拾东西、为他们做饭、熨烫衣服,总像仆人一样地服侍他们,那么父母就不会从孩子那里轻易地得到想要得到的帮助。孩子们不会认为他们的父母需要帮助。

简单举例,比如在家庭或职场,我们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被“看见”,我们需要一些切实的证据来证明我们的有用性。

同时要注意,当我们发现自己想要过分地帮助别人时,必须要意识到:没有人有权控制别人、没有人有权控制别人的安排、没有人有权判断另一个人的存在方式,更不用说是改变对方的存在方式。但是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自由。

生活中最大的压力其实来源于我们几乎无法抗拒要改变其他人思考和行为的冲动--让他们的思考和行动更符合我们所希望的方式。

六、渴望归属

归属的欲望驱使我们依恋两种群体:小圈子和集团(比如所属的组织、专业团体)。小圈子一般通过友谊、共同的兴趣或目的相联结,它培养我们的兴趣和自尊;集团可以让成员产生对企业、组织的归宿感,或者联结某一观点、理想或使命的归属感。

“语言”是归属的密码,包括口音、俚语、专业术语等。因为对归属感的欲望需要有一个强烈的文化身份感,文化群体的规模越小,我们对归属的渴望就越能深入地得到满足。

归属的欲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归属感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让我们无法分清对错。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正常判断正在被自己的忠于群体的强烈欲望所破坏时,或者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在做正常状况下会抵制的行动时,便应该意识到,即使是对这个最强烈的欲望,我们也一定要加以约束。

七、渴望更多

渴望得到更多这种欲望不神秘,只是我们不能将其限定在我们认为对自己有益或者让生活有意义的事情上。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从经济学角度,对得到更多的欲望,推动着世界运转。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如果不能自我节制,也是很危险的事情--我们对得到更多的欲望越是过度依恋、越是执着和狭隘,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就越险恶。

八、渴望控制

在驱使我们的所有欲望中,控制的欲望最会让人失望和沮丧,而为了实现这一欲望,我们也最会采取不恰当的手段。

其实,我们对控制的欲望也许完全是自然的,甚至是健康的,但是这取决于我们试图控制的是什么,或者是谁。

只要我们能够通过对别人的“不良行为”做出判断来保存优越感,我们就会有控制感。谦卑者抛弃了对控制的欲望,傲慢者则执着于自我掌控感。

事实上,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自己的行为举止。认识到我们不能控制别人是一方面,而真正获益的则是我们在心理上接受了我们无权这样做的事实。

因此:

作为家长,你或许会认为控制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但“控制”是一个错误的词。爱他们、给他们建议、培养他们、锻炼他们、用事例去教育他们、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支持他们、倾听他们,然后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品,不是机器。

九、渴望意外

对意外(“未知的、不确定的事物”)的渴求,源于对单调乏味生活的逃避。

尽管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制约,但人们通常仍期待着未来会发生一些好事。澳大利亚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维克特.弗兰科尔回忆二战期间在德国集中营的经历时,他得出一个结论:“对未来的信仰,即思考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决定哪些人可以在艰苦生活和折磨中活下来,哪些人会死去。”对未来的希望、梦想和兴趣似乎都在维系着我们,驱使着我们行动。

人生处处需要平衡。由于性格差异,有一些人很自然地倾向于反省和深思,而有些人则更外向,以活动为中心。如果一个人太专注于寻求个人的平静,也许什么事都做不成。世界有时需要人们有所冲动,去寻求意想之外事情的发生。

“内心的平静”正是保持生活活力的源泉,而非一种生活方式。而正是那种令人振奋的不确定性才能推动我们前进。


十、渴望爱

“一个可以让我们摆脱生活中所有重负和痛苦的词就是爱。”

                        --索福克勒斯

在任何年龄段,被爱就是爱的教育。但,我们在儿时所学习的爱更容易塑造我们对爱的态度和我们爱的能力。如果在性格形成时期,我们的父母非常关心我们,那么我们会学到的一个巨大的品质就是无条件的爱: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做什么,去哪里,我们有多么烦恼或失望,或者有多么冒犯他们,我们的父母都仍然爱我们。这种爱是基于本能的,不取决于我们做什么,而取决于我们是谁。

信任是爱的一部分。当我们把所有获得无条件的爱的美好汇集起来,结果便是我们学会了欣赏自己,我们学会了自重和自爱。我们相信自己--珍重自己的价值。除非我们珍视自己,否则我们不会得到爱。同样,如果我们找到了爱的勇气,我们更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有条件的爱,比如那些取决于我们在学校或其他特长项目中的表现以及我们在遵守家庭标准和社会规则方面的表现所得到的爱。我们慢慢会明白,那些有条件的爱是可以被给予和撤回的,有条件的爱也是可以用礼物或其他情感换得的事物。

(现实中,天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无私,但,在言语和行为上,我们常常会表现出“有条件的爱”,比如:要听话,否则不喜欢你了;考试考差了,没有好脸色…)这些现象值得反思。


谈到爱,自然回避不了爱情与婚姻的话题。激情褪去,“不相容”慢慢占据上风,有些婚姻甚至丢失了爱的基础。伊莱恩.瓦尔斯特和G.威廉.瓦尔斯特在《爱情新观》一书中将伴侣的爱描述为“一个低调的情感。那是对某人关怀的感情和深深的依恋...喜欢与爱的唯一的真正区别就是我们感情的深度以及我们与对方的亲密程度。”

除了父母,谁都不会无条件爱你,这是长大后必须认清的一个事实。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选择性忽略它,会在心理期待上或者行动上有这样的理想:期待以同等地位存在的伴侣提供一个没有标准、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爱。那些经常显露出拥有和羡慕丈夫把妻子当女儿养的女人们,是多么单纯啊!

既然有“有条件的爱”,自然也有爱的结束。作家连岳说,离婚率的提高代表着婚姻纠错能力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爱情或婚姻的结束,可以被视为一个过渡的、演变的过程。我们正从生活的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如果我们认识到这点,那么转变的痛苦便可以得到缓解,至少可以暂时缓解,因为爱还存在着,我们彼此对爱的欲望仍然得到了满足。

如果爱不是相互的,那么就不是爱。

19世纪末,一位苏格兰牧师亨利.德拉蒙德编写了一本书《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他总结出了他所谓“爱”的范围的九个要素:耐心、慈善、宽容、谦逊、礼貌、慷慨、温和、诚实、真诚。

德拉蒙德的观点简单而直接:爱既是有关行动的,又是有关感觉的;善良既是有关谦恭和仁慈的,又是有关胸襟宽阔方面的;真正爱着的人不会要求对方承认或回馈其爱的行动;爱与正直的人格不可分。

对爱的欲望是我们所有欲望之中最为深刻的一个,这是因为爱是我们情感安全、个人宁静和信心的最为丰富的来源。当无偿给予爱时,它同样还是我们对更为美好世界的最为持久的贡献。

欲望这东西

”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他为什么,即他的行为是出于哪种欲望。”


相关文章

  • 欲望这东西

    看透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什么,也不要看他做什么,要看他为什么,即他的行为是出于哪种欲望。这些欲望潜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

  • 欲望这东西!

    聊聊欲望这东西 你知道吗?泡夜店、纹身、买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酷,其实一点难度都没有,只要你想办到随时都可以。 真...

  • 欲望这东西

    人人都有欲望。不管你是男是女,也不论你是老是少,不管你是何种职业,什么身份。达官贵人有之,走卒贩夫亦有之,不分高低...

  • 谈一谈“欲望”这东西

    如果一个人全然没有了欲望,那就跟个冰山一样了,冷淡到可怕,而且我确信,那不会是个可爱的人。但如果一个人全身透露着欲...

  • 每日一话——第二百九十三话

    欲望这东西越是压抑越是强烈。

  • 欲望这东西是好是坏?

    欲望本质只是对世事、世物的所需,欲望只是诉求,并不存在褒贬之意。但欲望对于人是利弊的。世间万物都是如此。 利端,人...

  • 欲望这种东西!

    有些东西,像知识,经验,阅历,当你得到后会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还有些东西,像“财权名利色”永远不会满足,即使暂...

  • 欲望这个东西

    最近有一点点反常,看见喜欢的东西就想买,而且全部是买给自己的。粗略算算最近两个月来大大小小买了六件衣服,而衣橱中还...

  • 欲望这个东西

    一个人的欲望是很多的 脑中的欲望会限制视野的宽度 小孩子的欲望很单纯 如果 他对吃的欲望都不是很充足的话 你会觉得...

  • 欲望这个东西

    人其实非常的软弱,基本上都是被自己欲望打败,常常被欲望耍的团团转,依然乐此不彼 我何尝不是被欲望耍的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欲望这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ro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