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闲聊小娟喜欢的歌曲+嗜好+科目+家庭成员等+问小娟是否喜欢今天的谈话+邀约小娟下周再来做咨询+谢谢小娟+给她1张小纸条(写了下次预约的时间)+目送小娟离开。
27、第2次咨询:告诉小娟总共6次咨询+问小娟:我们可以一起做什么,能让你更快乐一点?(问目标)+运用排序问句搜集小娟的3个烦恼+问小娟最想要的解决哪个烦恼(选择)
28、小娟选了第一个:同学不理她---我们以为小娟要处理家庭矛盾,没想到是同学关系。与转介来的目标不同,但是我们要尊重来访者,以来访者想要的为目标,谈话才会有效果,因为是来访者想要的,来访者的动力和执行力都会要更强。
29、于是,陈老师花了2次咨询的时间,与小娟讨论:如何改善她的人际关系+怎么做?
30、第5次咨询的时候,小娟告知同学不理她,不是不喜欢她,而是同学看她不开心,她们也不好意思太开心。---原来,同学是很关心小娟的。
31、后来,小娟跟同学的关系问题解决了,通过处理小娟与同学的关系,小娟告知另外2个烦恼也不再是烦恼了,因为小娟明白了一个道理:爸爸妈妈不是她能控制得了的,她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不要让她们因为自己吵架就行。
32、小娟好有分辨的智慧,陈老师即使的给她赞美和肯定,并且也看到小娟不再像以前低头,声音也打起来,也敢看着陈老师了。
33、目标的1个准则+7个原则:
1个准则:孩子或来访者想要的
7个原则:
1) 正向叙述:说想要的,不要说不想要的。因为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只听从做什么,而会省略不这样的信息。当我们跟孩子说不要打人时,大脑会自动执行打人的信息。当我们说不要想一头白色的大象,千万不要想一头白色的大象。我们大脑里出来的是什么?白色的大象,对不对。所以,我们父母要协助孩子分辨:她行为背后想要的是什么?比如,我不要打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是:我想交朋友。当找到背后的动机后,我们父母要引导孩子说出正向的目标。
2)以过程方式进行叙述:场景具体化。当这样做了后,执行的过程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们的脑海里执行了一遍,我们就感觉自己已经熟悉了这么做的方式,心里就更有底气了,比如我们从来没去过一个地方,当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生怕走错了,当我们第2次去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很有自信心了,再去就不怕了,有底气了,有安全感了?所以,对目标进行具体化,就像走了一遭。再去走的时候,就更容易执行了,是不是?
3)目标是当下的:当下而非遥远的。考好这次月考比考上第一志愿更切实可行。
4)具体化:目标描述的越具体,就具有越强的动力。比如:我要考上什么大学比我要考上第一志愿更具体。
5)从小步骤开始:孟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最大的困难,我们分成以小步一小步的行动就容易完成。我们问的问句通常是:当事情有所改善时,你想到的第一个可以做的改变是什么?你想从哪件事开始?
6)目标要在孩子的控制范围之内:目标是要孩子能做的,可以持续做的。一个孩子练字练了3年,目标定的是:每天要写30分钟,孩子练了3年还是没变。后来改目标:每天写3行,写工整就行,孩子每天能坚持下来,到3个月后孩子的书写进步很大。
7)使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描述:目标要以孩子的意愿为主+孩子的语言描述,目的:与孩子同步+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
34、孩子不像大人,对自己想要什么比较清晰,她们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协助孩子先分辨自己想要什么+协助孩子分辨目的、行为、代价之间的关联+协助孩子设定目标
35、父母要学着:放下我们的预设+敞开心扉听孩子的目标+引导孩子觉察+让孩子了解自我+让孩子分辨人生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懂得区隔取舍、提提升自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