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大家对健康和减脂的日益关注,我们对“包装食品”的选择也考虑的越来越多。
从最初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到后来的“非转基因”、“无糖”、“0卡”,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广告噱头,让我们在挑选包装食品的时候左右为难。
那么,这些标签代表什么呢?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获得更棒的身材、更好的健康状况呢?
我们接下来将从“零脂肪”、“无糖”、“零卡”三个常见的跟减脂相关的营养标签入手,帮助大家剖析一下包装食品的真相。
“零脂肪”
之所以很多商家会强调“零脂肪”这个概念,跟对脂肪的误解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秉持着传统的“吃啥补啥”理念,认为肥胖就是因为脂肪吃的太多导致的,所以饮食要选择“低脂”的。但在减肥这件事儿上,跟我们的直觉可能并不太一样,虽然都叫做“脂肪”,但我们吃的脂肪跟人体内的脂肪堆积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减脂的基本公式:热量摄入<热量消耗。而在热量摄入方面,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都会给我们提供热量。诚然,脂肪吃的非常多,导致热量摄入超过热量消耗,就会使我们变胖。但即使食物中脂肪含量为0,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热量加起来超标,也照样会导致我们变胖。更何况,没有不合适的食物,只有不合适的份量。脂肪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脂肪吃的太少也容易让人遇到一些健康问题。
好比这种酸奶,标榜“0脂肪”,每100g里却含有15.1g的碳水,一瓶就有约65g碳水,而这65g碳水里,有50g以上是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25g,这么一瓶就翻倍了,你还认为这种“零脂肪酸奶”能帮助你瘦下来吗?
“不添加蔗糖”
糖作为减脂杀手,对于减脂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而糖的种类非常多,一部分有心机的商家就会通过这一点来打擦边球,迷惑消费者。最常见的就是…..“不添加蔗糖”。尽管确实有一些“不添加蔗糖”的食品很健康,但更多的情况还是…..
“不添加蔗糖,我可没说没有加其他形式的糖啊。”
就好比这款麦片,标榜“不添加蔗糖”,但还是加了葡萄糖。
“无蔗糖”的标签就像是障眼法,给别的糖打掩护,让你不去注意它。
想要分辨也很简单,直接看配料表,如果有“白砂糖、xx糖浆、xx果酱、葡萄糖……”这就是含糖的食品!
如果这些成分还在配料表靠前的位置的话,吃之前,还是三思吧~
“零卡”
随着卡路里这个概念的盛行,在挑选饮料方面,“0卡”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常见的“零卡饮料”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不添加代糖的,比如矿泉水、无糖的苏打水,以及一些茶饮料,比如东方树叶、无糖乌龙茶等。还有一类饮料喝起来甜甜的,如零度可乐、零卡雪碧,但也标识了“零卡”。这就是饮料中的“代糖”在发挥作用了。大家经常听说的“阿斯巴甜”、“甜蜜素”、“木糖醇”,就是代糖的典型代表。代糖的甜度往往不比白砂糖低,但是却几乎没有什么热量。所以能够达到“零卡”的效果。但是,由于代糖的种类非常多,研究历史也比较短暂,如果过量摄入的话,对于减脂和健康可能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所以尽管代糖饮料远比含糖饮料值得推荐,但也不要贪杯哟~
从这三种常见的“减脂食品标签”中,大家可以发现,想要认识一项包装食品是不是有利于减脂,健康程度如何,单看一项指标是不行的,必须综合多项指标来看。而想要更好的了解包装食品,“双表”——即配料表、营养成分表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