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看完一些东西会莫名的悲伤,比如早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人怎么不阅读,无论是在机场、车站这种等待的场所,还是餐厅、公园等休闲场所;无论是会议上的肃穆还是随意的等候,各种场合,都能看到人们在低头摁手机,极少有人读书、阅报,这怎么能不使人悲伤,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失去了什么?
念书的时候,在各种学习班没有占领我们童年的时候,在电脑网络还没这么发达的时候,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看的是书,不管你看的是课本、杂志、武林侠客的江湖传说,还是琼瑶阿姨笔下的断肠情感,一律不予干涉。而课堂上加包了书皮的言情与武侠让多少老师伤透脑筋。那时我常常张狂得看着当时一切可以借到手的小说著作。
十来岁时看得最完整、最长的小说是《玉娇龙》,可能因为当时太小,有好多句子理解不了,就会一遍遍得看,所以到目前为止我看小说都比看教科书更认真,那时一字一句的读完那部厚书便开始迷恋开了长篇的著作。小杂志小人书便只是充饥的点心了,吃完就吃完了,不会念念不忘,不像玉娇龙的倔强性格更让人怀念,不如对她人生惨烈更让人感慨;更别说之后获得《春雪瓶》这部续后如获至宝的狂喜;不像对《平凡的世界》的不平凡的孙少平更让我迷恋;也不像对润叶、晓霞姐妹的故事更让人伤怀……所以我爱上了阅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更喜欢从字里行间品世间的无奈与那些真执的情感。
电视我也喜欢看,但只要是看过著作的同名改编作品就不去看,怕演员们表现不出人物内心活动而失望伤心,又怕大量的旁白白掉了词意、句意中的内涵,少了该有的意境。当然先于书的作品另当别论了。如《年轮》《黄飞鸿与十三姨》等年少时喜欢的片子,主人公将掉未掉的眼泪索取了多少我的泪水啊,真正的无奈的绞痛啊!然回味更久的还得是读书记下的东西,似乎过了心的,一种念想。
再大些之后的阅读从中外著作又参杂了书信,书信的阅读也是很享受,很耐人寻味的,一边读一边想,比起打电话更真实,有时听筒里传来的声音是那样陌生,似乎很近,却又很远,像是在近前,却触手不及,且全无想象空间,空洞、无力。而面对字节的组合,词语的变幻就不同了,可拿捏出程度,关系程度,想念程度……很是让人纠结,但从中体会的快乐却是无与伦比的。
可是人们怎么就不爱阅读了呢?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当我把些新的、旧的书上的故事与伦理学习重温的时候,旁边的人却生活速递化了,每个人或真或假的说着此时那刻的心情来引得友友们的关注,像是证明这喧嚣的世界里自身的存在,像是排解无奈独处时的寂寞情怀,却不知孤寂比起微博、微信,阅读疗效更好。
呼吁阅读。
�����v��@�
网友评论